小学武术特色教学的点滴
2018-10-19 11:36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81530
分享到

4_副本.jpg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代表,武术进人学校体育教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已成为大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来谈一谈小学武术教学的点滴!

一、小学武术教学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

武术套路动作千变万化,且对人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很高,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学会一套并非易事,为了避免学完考完忘完的现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武术课的内容应以武术游戏和简单武术动作为主,或简单武术动作组合为主,降低动作难度和要求,简化武术动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教学内容要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相符

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影响。在套路演练中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还有一些武术动作,如一些步行、翻腰、抡臂等动作对于柔韧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此外,武术运动对广大少年儿童学生的心肺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有利于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如果制定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小学生的身体条件,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控制运动量,防止运动负荷过大、过重。

3.教学计划要科学、合理

武术课的教学计划要针对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只有贯彻好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武术教学计划。小学阶段武术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兴趣,抓好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突出健康第一,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1_副本.jpg

4.教学计划要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

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及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按照武术课教学计划,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传授武术基础知识、基本机能、基本技术。

二、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

1.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完成武术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教学的构思、设计、形式、结构、组织和教法、内容安排、场地与器材以及运动负荷等等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可结合本课教材的有关动作,把一些常出现的最基本、带规律性的动作,如抱拳、冲拳、手型、步型等,安排在准备活动中进行练习。这样既节省整个教学的时间,也加强了教学的连续性。教师在课前必须根据课的基本内容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达到新课伊始,趣味已生。对于准备活动的选择,在收集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做到常变常新,并富有趣味性。

2.动作教学要精讲多练

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解动作的基本技法、要领,如向前冲拳,冲出时总是拳心朝上;冲拳、推掌,力达拳根,冲收同时进行,眼睛目视前方等。在讲解时吐字要清晰,要把每个动作的作用、攻防含义等都讲清楚。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

3.以变化多样的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兴趣。”如何将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从短暂兴趣引导到持续兴趣?追求新异刺激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小学生尤其如此。实践证明,只有那些满足学生需求,拨动学生心弦,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才能引起学生求知和练习的欲望。可以在武术教学中加入一些娱乐性的武术游戏,通过这种游戏,达到武术训练的目的,从而消除武术课中所呈现的沉闷乏味的现象。

在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不是特别好,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武术的基本动作时感觉枯燥乏味,练一会儿就没了兴趣。为了让学生逐步体验武术动作的动与静、身体的局部和整体、形与意、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把枯燥的武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武术基本功的特点,编排出各种练习方法,在游戏中习武,于快乐中健身。例如:蹲马步是一个既辛苦又枯燥乏味的动作,为了较好这个动作,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我们都是小小的木头人”的游戏,进行比赛,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4.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时要尽量使用生动的、儿童化语言。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也适应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其轻松的掌握武术动作。比如:在教“燕式平衡”这个动作时,教师不直接示范、讲解,而是先进行启发,“这个平衡动作做出来要像小燕子在飞翔”,让学生凭想象自己完成。如讲“仆步穿掌”有如燕子抄水一般。如讲“弓步”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别晃动”等口诀式教法,并且让学生在练时同时念出口诀,以增加学生的记忆,而且演练起来既形象又不感到乏味。

2_副本.jpg

三、教学手段的选择

1.注意示范的方式

教师示范的位置可以站在横队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若是四列横队,也可以让前面一、二学生坐下或蹲下,让后排的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示范,或者教师站在中间进行示范。总之,要站在使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示范的位置。

如“马步架打”这个动作,为了让学生看清两脚开立的距离和脚尖正对方向,以及架打臂要成半圆和冲拳要平的规格,可用镜面示范。为了让学生看清马步要挺胸、塌腰,膝盖不能前跪而超过脚尖和冲拳臂尖要成一直线的要求,可再做侧面示范。教师在动作示范时,要力求位置合理,动作准确,以保证武术特有风格的体现。

2.创编武术操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专家人士对健身武术提出了新的思路,即把武术、体操、音乐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健身、文化、技能等为一体,这种新兴的、综合化的运动形式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审美取向。

武术动作多而复杂,教师单调平淡的讲解、示范对学生大脑皮层产生不了强而有效的刺激,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产生厌恶感和疲劳感,动作也忘得快。而利用音乐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机体的潜能和学习运动机能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和强度等特点,能减少紧张情绪,使动作更加自然、舒展,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创造性和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选择《中国功夫》这样一首歌曲配合练习时,还具有练武和育人的双重意义。我校在武术教学中创编了《少年拳》为教学形式,取得很好的效果。

3.体育大课间活动

欲练好武术,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体育大课间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提高技术、技能,加深对武术的理解,强化习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期间进行武术练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武术学习与训练的环境。

3_副本.jpg

4.渗透武德教育

传统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儒道等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对个人的修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小学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武德教育同样需要贯彻始终。

武术讲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学习德”、“德为艺先”等道德准则,武家始终把这些准则作为习武授徒的先决条件。武术家们在教育自己弟子的时候都要求他们谦虚、自律,不让他们恃才傲物,以强凌弱。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武术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和强身健体的。在进行攻防技术讲解时,要培养学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

武术教育要培养小学生自强自立、不慎艰险的品格为重要任务。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伤病和疼痛等现象的发生,这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吃苦耐劳,克服消极心理,培养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精神等等。因此,经过长时间系统的武术锻炼,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武术会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武术以其独特的传承方式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通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代武林的侠义精神。南宋的岳飞“精忠报国”;明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他不为功名利禄,只望国泰民安的心声;近代武术家霍元甲不甘忍受外来侵略者的欺辱,击败帝国主义列强拳手,雪我“东亚病夫”之耻。讲述这些人和事将会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达图强的精神,能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使他们能够继续享受到习武所带来的愉悦感。

中华武术应从娃娃抓起,根据学生特点,在稳定深化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求变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培养终身武术观,从数以亿计的武术大军中选拔精英,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源远流长,代不乏人。愿武术之花在东方,在世界都盛开得更加绚丽、烂漫。

(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作者不详,知情者请联系13611372390)

定分割线.png

后台微信.jp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