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具有竞技比赛、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娱乐表演、修身养性等功能,而且不受年龄、性别、季节、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因此,较其它运动形式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做为一个炎黄子孙,不仅要能打几套拳舞几路刀剑,而且还要对它的发生发展做贡献。
武术从娃娃抓起,是我们每个武术工作者应有的职责,下面少林文武教育小亮就长期开展少年儿童武术教育的一点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探讨与分享,希望能够在这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明确教学任务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单纯传授武术技术,必须注重武德教育。
武德即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这是传统的习惯提法。实质上,武德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它注重在武术活动以及参与其它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对武德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它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的练武、用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的社会武术活动之中。
此外,少儿武术教学任务还应包括: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体质;改变过去武术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武术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经常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对武术基础较好、基本功扎实的学生,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
二、训练教材安排
在教材的组织上,我们一般采用确定重点,围绕重点,步步深入的方法。
小朋友们在少儿时期,身体的肌肉组织中水分较多,肌肉还较柔嫩,骨骼的弹性和柔韧性较好,但承受能力较小。这一时期,大脑神经细胞兴奋性易扩散,并且耐力差,容易疲劳,也就是说少儿时期小朋友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还有少儿时期心血管系统尚不完善,在做肌肉运动时,肌体主要靠增加心脏跳动频率来适应工作,所以少年儿童不适宜做耐力练习。
我们在练习武术时,柔韧和技巧的动作比较多,而且形式多变,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同时活动量和难度也比较便于调整,武术的小套路动作少,对耐力要求低。这些都比较适应少儿时期的生理特点。近年来,我们组织广大小朋友们广泛参加武术练习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三、教学的组织形式
其一,集体教学:就是把全班同学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为了便于练习,把学生分成交叉对列,原则上要使每个学生能够清楚的看清老师的示范,教师便于观察学生的练习,也就是说老师的示范、讲解、领作、指挥要选择恰当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少儿每次练习的时间应该短一些,并且中间要适当安排两三次休息。
其二,分组教学:就是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练习,这一组练习、那一组看,然后轮换;这样既可以保证休息,又有利于互相观摩学习。少儿时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所以每次上课时最好安排活动内容要多样化些,如做蹦跳比较多游戏、讲武术英雄人物故事、唱儿歌等结合穿插进行,这样他们就不容易疲劳,在练习武术时一般可以配上口令,这样有助于培养小朋友们的节奏感并使其动作整齐。还应该逐步提高要求,开始做动作时对少儿不可要求太严、太高,不可一下子就要求动作做的很标准准确,而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少儿时期和外界环境联系中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主要地位,也就是对具体信号接受能力强,往往是靠直观的印象建立条件反射,老师在引导小朋友们练习武术中要加强示范,偏重于领做,多让小朋友们有模仿的时间和机会。此外,我们还要结合简练的、形象而生动的讲解,以培育小朋友们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