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主要技法分析
2018-03-20 14:11
43902
分享到

武术主要技法分析

侯顺子教授

长拳技术分析

研究武术技术,解决“内外合一”的问题,必须以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依据,因此是一个不断提高深化的过程,这里只用外延所涉及的部分予以分析。

一般来讲,练习一个好的套路,必须要求姿势正确、方法清晰、手眼相随、精神贯注、劲力顺达、呼吸得法、节奏鲜明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姿势正确

这是指定势,即套路中静止的动作,如提膝亮掌、腾空飞脚、空中造型、打虎势等。其基本姿势应该是:头正、颈直、沉肩、挺胸、塌腰(直腰)敛臀、上肢要求舒展、挺拔,下肢要求轮廓清楚。比如“马步架冲拳”上肢动作冲拳顺肩、架拳肩拉开、臂撑圆,马步高度、宽度适宜,精神上还要体现出攻防含义。

方法清晰

指套路动作中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方法,起止路线,力点要清晰,把动作应体现的攻或防的技击特点表达出来,如推掌用掌沿或掌心向前,而非掌指。弹腿力点在脚尖,蹬腿力点在足跟。如做架打时,架掌从体侧成亮掌或平举,虽动作姿势准确,但臂路线不对,则此动作完全失去意义,内在精神亦失去凭籍。

身法

身法是活动性的,以躯干为结合攻防的变化方法,在套路里有“吞、吐、闪、展、冲、撞、挤、靠、闪、展、腾、挪”等变化,做好身法,要求“上下配合,步随身行,身到步到”才能使整个套路表现出刚柔相济,协调自如的效果。所以许多拳家的共识是“练拳容易身法难”,身法必须结合手法、腿法而做出“拧转、俯仰、收放、折叠”等形式。“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是说身法要运用恰到好处。

眼法

在武术中眼神与各种动作配合的方法叫“眼法”。

眼法是体现精神的重要环节,练拳时不注意眼神,动作就没有生气,套路显得就呆板。一般“眼法”有:注视、随视。“注视”即完成动作时精神专一,目不转睛盯一目标,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有伺机而动之感。“随视”指眼神追随运动时某一部位而运转,直到该动作完毕。如初级三路拳“叉步双摆掌”即随视。“眼随手动,手眼相随”,当然,动作必须准确才能由“形似”表现出传神。

dc029ae36313935fa62c2796eb85acd2_副本.png

精神

精神表现在脸上应该是“含而不露,神志舒展”。必须做到精神贯注,要有攻防战斗意识,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精神饱满的姿态。

劲力

劲力是指作动作时的用力的概念。劲力有刚有柔,发劲要求顺达而具爆发力。但忌有刚无柔的“僵劲、硬力”。做弹、踹、蹬腿时,做推掌、冲掌、劈掌、砸拳时,均要先柔后刚,运用“寸劲”。因长拳用力一般要求“刚而不僵,柔而不松,刚柔相济,内外合一”须明“三节、六合”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各节又分为“梢、中、根”三节,一般采用相应的“起于根、顺于中,行于梢”的方法,才能做到节节贯通、劲力顺达。“六合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髋合,体现一个整体劲力。

呼吸

长拳套路结构复杂,动作快速,运动量大,演练时对氧的需求量大,呼吸得法与否直接关系技术水平的发挥。长拳讲究“气沉丹田”如若不掌握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则易“气血上涌”使气息在胸间活动,气往上浮则内虚,内虚则气促,气促则吸氧量不足,氧不足则力短,力短则运动无法持久,往往会面色发白、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动作紊乱、运动平衡性遭到破坏。因此,运动时要学会腹式呼吸,善于“蓄气”以保持持久,维持平衡。

另外,除“沉气”外,还有“提、托、聚”合称“提、托、聚、沉”四法。一般做跳跃时,由低转高用“提法”,由动式转成静止性运动时用“托法”;在刚脆动作出现时用“聚法”,由高动作转入低动作时用“沉法”,但整个套路除跳跃、定势发力外,保持“气宜沉”即“蓄气”原则。

4db24fae17341debf56f2f2d933d24f8_副本.png

节奏:节奏即快慢动静变化

节奏的意思是“流动”,即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昂扬缓急规律。而在我国最早出现于《礼记•乐记》中:“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在辞海中对节奏的定义如下: 

①音乐术语,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

②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在武术套路裁判法中的节奏指的是动作的时间变化、动静、快慢的处理技巧。

特征: 

①以时间性为主要特征。②由同一事物中的相对立的因素协调统一而成(如动作幅度的大与小、速度的快与慢、力量的强与弱) 。

传统的技法按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来比喻节奏,归纳为十二型。即“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形象的比喻武术套路的节奏感。

传统的技法有“四击、八法、十二型”之说。四击是“踢、打、摔、拿”也是技术核心。八法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贯穿于四击中。体现出“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只要达到以上要求,才能得心应手,内外合一,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节奏

可以说,自古以来武术都是非常重视节奏的把握的。如《孙子》曰:“是故始如处子,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三国的曹操概括为“处女示弱,脱兔往疾也”。成语“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便源于此。“以静制动,先发制人”等用于形容战术的词语也可常见于武术的论著中,其意正说明在与人交手时对节奏把握的重要性。在套路演练中有“动迅静定”“抑扬顿挫”等的要求。

古言道:“韵者,美之极。”古代美学家把“韵”这一特殊术语概括为“超然于世俗之外的节操、气概,从而表现出神态、风度”。在武术运动中表现出的“韵”,正是一种和谐、整齐、具有节奏的美。武术的“韵”从何而来? 它来自于武术套路的节奏变化,来自于套路的规范化,如武术套路中的十二型正是对“韵”的展现。

唐朝诗人杜甫的《剑器行》对舞剑的“动”与“静”也有形象的描绘,“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古代剑术的动静之妙。这一切都说明武术的节奏是有章可循的。

节奏:为表现武术套路的艺术性服务

武术套路是由若干武术动作有规律地协调组合而成的成套动作。它的一招一式往往艺术性地表现动作的实战意义,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特别是发展到现在的竞技武术套路,更是重视武术套路演练的艺术性。

节奏,正是武术套路艺术性体现的重要手段,比如刀术的勇猛膘悍,剑术的潇洒飘逸等等,都是要通过节奏来体现的。武术套路正是通过这样的动静、刚柔、快慢等节奏变化对一个个动作以及动作衔接进行艺术处理,从而体现武术的技击美、艺术美。

节奏:为体能调节服务

在套路演练中懂得合理分配体能,在不该耗费体能时绝不耗费一点体能,最大限度地将体能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以提高套路的完成质量。高水平运动员往往就在利用套路节奏来调节体能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比如一串快速激烈的动作后做一个较长的亮相停顿,或是接一段舒缓柔和的动作,既增强了动作的艺术感,又让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武术侧踹腿力学分析

侧踹腿是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中一个重要且常用的腿法之一,身体素质是学好它的前提和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动作技术是学好它的关键。侧踹腿是由屈膝提腿,展髋伸膝蹬腿,屈膝收腿落地3 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侧面直线性进攻腿法。

83ec60a9d93da21740a8b423b7bf68b7_副本.png

1 侧踹腿的生理学分析

做侧踹腿动作时,髋关节的内收肌和外展肌同时参与作用,此时的内收肌主要是股直肌,长收肌,缝匠肌等。外展肌主要是臀大肌、股外肌等。因为外展肌此时不但要做向外的拉伸运动,而且还要承担腿的自身质量和内收肌向相反方的作用力之和,而对于一般未经过长期专门训练者来说,外展肌的肌力还很小,大腿内侧的韧带也较紧,所以导致侧踹腿踹出时,大腿内侧内收肌酸胀,外展肌因为肌力不够而疼痛,因而腿就踹不高,伸不直。

2 侧踹腿的力学分析 

(1) 侧踹腿踹出时的力量大小可以根据公式F = ma ( m :施力物体的质量, a :施力物体的加速度) 来确定,在这里,加速度a 与肌肉的类型关系很大,主要受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的影响,先天遗传暂且不作研究,后天的训练主要是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加大肌肉爆发力,加大踹腿时的肌肉速度力量,重点在平时的训练。这里重点谈谈施力物体的质量m ,当侧踹腿踹出时,施力物体可以看成是一个质点,这个质点可以是一条腿或一条腿和腰胯关节的总和或整个身体。

如果在练习的时候总是抛腿,膝关节没有伸直,腰胯关节是松的,力量脱节,那么施力物体的质量肯定就小很多,只能是膝关节以下部位或者是一条腿的质量,不可能是身体的最大质量。如果膝关节伸直,紧腰展髋,身体重心明显前移,把力量比较充分完整地送达脚底,这时的施力物体的质量m 就很大,就很可能是整个人体的质量。所以做动作时必须要紧腰展髋,膝关节伸直,身体重心明显前移,整个踹出腿和上体在一个平面上,在肌肉力量一定的情况下就大大地提高了打击力量,增强了打击效果。

(2) 侧踹腿的踹出方向也直接影响踹出力量的大小,当腿踹出时,如果屈髋,上体和腿不在一条直线上或不在同一竖直平面上,那么力量也会被分解掉。如图1 :垂直从上面往下看人体做这个动作,假设腰跨处为原点,准备攻击方向为X轴,体前垂直于攻击方向为Y 轴,当实际踹出方向为F2踹(弯膝、屈髋、撅臀时表现出来的) 

与准备攻击方向为F2备之间成一个夹角α时, (α在0°~9 0°之间,若α为0°,

则在一条直线上,若α为90°则为正蹬腿) ,则F2备= F2踹×Cosα,而Cosα< 1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知)。

6944901c0e39da84d5108b187c5dc5e0_副本.png

所以F2备< F2踹,也就是说当踹出腿与上体成一夹角水平α时,出腿的力量只有部分被利用,另一部分则被分解到Y 轴上省耗掉,这样就减小了打击力量,降低了打击效果。

侧踹腿在练习时容易犯的错误

(1) 单腿站立不稳,肌力小,柔韧性差。

(2) 腿踹出时收腹,屈髋,撅臀,上体与腿不在一条直线上或不在一个平面上。

(3) 身体重心向踹出方向移动不明显,踹出距离短,速度慢,力量小。

武术套路前扫腿900 度动作的技术分析

39f3ff8cbe7da053c47687d714220277_副本.png

714f1c3ce91bb2b3a8b5100d273fcf5a_副本.png

1扫转中身体重心稳定性的技术分析

在扫转过程中,身体晃动与失调的主要原因是身体重心不稳定。在完成前扫腿

900动作时,当纵轴经人体的重心垂直通过支撑面(前脚掌掌心)时,纵轴线与人体的重力线重合,这时扫转轴心稳定,转体动力也不会受到干扰,人体就能够平衡转动;相反,扫转时纵轴线不是垂直通过支撑面,那么就不能与重力线相重合,形成了角度,就很容易造成前后倾倒现象。

因为,当纵轴线与人体重力线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力的作用就分散了,不能够集中于一点,尽管此时仍可以旋转,但人体是以倾斜的转体结,稳定性相对较差。扫转时保持头的平衡也尤为重要。扫转中运用甩头动作可以使身体旋转有准确的目标和调整的方向,同时也能增大旋转速度,有利于人体掌握平衡,增加稳定性

-扫转结束时,并起调控作用,能够对动作角度进行定位,从而保证准确稳定地完成前扫腿900动作。

2扫转速度与旋转角度的技术分析

从力学角度上看,当开始转体时很大一部分力是靠摆臂带动的。根据动量矩定理:转动物体的冲量矩等于改变量。要想加快扫转速度就要使肢体的转动半径减小,也就是转动惯量要减小,增加躯干的角速度,同时通过起转时左脚尖外展与右腿迅速向左旋转的力可获得冲量矩,这一冲量矩相当于人体在起转扫腿时动量矩的增量;

其次,人体各关节动量矩传递是统一整体,手臂获得初始动量矩可快速传递到人体转动中,促使转动效果加大。应注意:手臂离躯干越远,转动惯性就越大,消耗整体转动惯量也就越多,容易使整个人体失去平衡;相反,手臂越接近躯干越能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提高动作的成功率。扫转腿起转时应做到:收跨、脚尖内扣、膝伸直。目的是为了缩短旋转半径,增加旋转速度。

旋风脚转体540°动作的目的

旋风脚转体540°动作在武术套路的自选拳术、器械(刀、剑、枪、棍) 演练和比赛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该动作难度大,造型美,充分展示了武术龙腾虎跃的气势,在武术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开始逐步推广运用。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理论,对旋风脚转体540°动作进行分析,使练习者掌握旋风脚转体540°的动作要点,以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

487b3afea5d6207fdf5e2ad737bde877_副本.png

旋风脚转体540°动作要领

两脚开立,两臂由右向左上方用力抡摆,左腿伸直或屈提向左上方摆动,右腿随即蹬地跳起,上体顺势向左上翻转,右腿伸直,脚尖内扣,做贴面里合,身体在空中转体约270°时,左手于头之左上方迎击右脚掌,拍击后,身体继续旋转至540°,两脚依次落地。

旋风脚转体540°动作划分踏跳、空中击响和转体、落地。

说明: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