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拳第二十代传承人手抄孤本,岳家拳传承人信物。
“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需要青年薪火相传。但经济效益低下、手艺传承难收徒、费时费工效率低等一系列难题,曾在很长时间内困扰着传与承。
而岳家拳传承人张奇钢,用自己的方式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3岁开始练武的张奇钢将800多年历史的岳家拳带进了中小学校,当非遗的接力棒从老一代人手中交到下一代手中,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没有让人失望。
民间传统拳术传承难收徒,曾经是限制岳家拳发展的桎梏。
据《岳氏宗谱》记载,岳飞遇难后,岳飞后裔隐居湖北省黄冈黄梅县杨梅岭,历代练武。其中一支后裔迁居广济,即现在的湖北武穴市。岳家拳由此传入武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张奇钢的父亲、1950年出生的张业金是岳家拳第26代传承人。3岁时,张业金就开始跟着祖父和父亲学习岳家拳,从小就是个“练家子”。
为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传承800多年的岳家拳,没能逃脱一个窠臼:每传一代,师父都会保留一招。上世纪70年代末,张业金偶然看到有人在打岳家拳,动作简单,重复性强,打拳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打岳家拳。张业金才惊觉:“如果每一代都保留一招,那岳家拳传到最后,几乎要失传。”
“岳家拳传承800年,承载了‘精忠报国’的内涵,不能让它消失。”张业金想。为了尽可能还原岳家拳的全部拳法,从1980年开始,他花了两年时间,走遍武穴市400多个村子,拜访276名老拳师,搜集拳法。
当时,得知一位60多岁的朱师傅在岳家拳方面很有造诣,张业金就走了十多公里山路,到了傍晚才找到他家。张业金说明来意,朱师傅却不承认自己会打岳家拳。为了取得朱师傅的信任,张业金决定留宿一晚,说说掏心窝子的话。“您的岳家拳也是您父亲传承给您的,要没传承下去,难道不愧对父亲吗?”朱师傅被张业金说得流出了眼泪。“他把煤油灯点上,给我打了一套,打得是真的好。”张业金连连称赞。
2007年5月在湖北省英山县举办的第一届“南武当杯”国际武术节上,岳家拳传承人张业金现场表演献技。
“小张,你岳家拳肯定打得也不错,你也给我打一套。”张业金拗不过朱师傅,就打了一套父亲拿手的“十字桩”,朱师傅看完惊讶不已。张业金本想拜朱师傅为师,结果朱师傅说:“我当你师傅还不够资格,我认你做个兄弟吧。”他们相谈甚欢,到了凌晨一点多,朱师傅亮出了绝招——“闪电手”。
“上一次我在中国武术博物馆打过一招‘闪电手’,很多专家看了都眼前一亮,这招就是那时朱师傅教我的,他没有孩子,也不收徒弟,如果我没去,这招可能就失传了。”张业金说。
2008年,岳家拳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业金(左)与张奇钢(右)从北京捧回岳家拳非遗匾。
2000年,湖北省武穴市岳飞文武学校开学,现已成为国家非遗项目岳家拳的传承单位。为帮父亲张业金管理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张奇钢辞去了工作。如今,在他的管理下,岳飞文武学校已有900多名在校生。经过培训,武穴市40余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拿到了岳家拳教练员合格证。
“父亲的武功修为,像一座高山,我难于超越,但岳家拳发展不仅需要传承,还需要推广。以往民间传统拳术传承难收徒,但今天我们以开放的胸怀,主动走进学校,走近中小学生,这样非遗才能得到普及,从而获得传承。”张奇钢说。
传与承之间,跳跃着两代人对文化的执着与守护、自信与求索。青春之执着、青春之思维,迸发的是让非遗“活起来”的更多可能性。用匠心,续写传奇。(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潼 杨月 实习记者 胡云茹 照片系本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