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从唐朝开始就有武举制度,但却罕有专门用来进行武术比赛的场地。在南京体育学院深藏着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国术场,历经87年风雨之后,国术场将于近期动工修缮,重现当年的风采。
杨廷宝设计修建 暗合传统八卦图案
南京体育学院奥运冠军大道的中轴线中央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体育场中央体育场,在中轴线的北侧是篮球场,与之遥遥相对的南侧就是国术场,从1931年建成至今,它已经经历了87年的风雨。 国术场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设计修建,牌坊上的“国术场”三个大字由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于右任题写。拾阶而上,就步入了观赛的平台,而平台下方配套建有武器陈列室和运动员更衣室。 “我们站在平台向下看过去,中间凹的空地,就是当时武术表演和比赛的场地。四周是由低到高,这样一个八卦形的形状,四周是作看台,能够容纳5000多人同时观看比赛。”南京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副教授刘靖介绍说。 从空中俯瞰,除了国术场平台一角,其余七个角均为土质看台,独特的八角形既满足了全方位向观众展示武术比赛的要求,也融入了周易八卦传统文化的内涵。
曾举办国术国考 万人空巷强国强身
如今,国术场内场变成了网球场,看台早已淹没在一片绿树中。而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曾是全国运动会和全国国术国考的比赛场地,也是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开端。 刘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被称之为‘东亚病夫’,通过国术能够唤起人们对民族、对身体的关注,1933年第二届全国国术国考可以说是万人空巷。这个比赛是分两次,预试以拳术和器械表演为主,正试是以打为主的。长兵比赛时他们面带面罩、身穿盔甲,民国的时候思想已经逐步开放了,所以也开展了女子的比赛。”
修旧如故焕青春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习武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保家卫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1927年,原西北军著名将领张之江等人联合当时的党政要人,将“武术”改称为“国术”,使之与“国画”、“国药”等相提并论。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成立管理和发扬国术的专门机构——中央国术馆。今年恰逢中央国术馆成立90周年,文保部门将按照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复,对国术场采用原有的工艺、修建方式进行修缮,争取在今年年底恢复其原貌。修缮后的国术场,将重点引进武术、舞龙舞狮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和赛事,让国术场成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舞台。 刘靖表示:“届时我们会邀请全世界国术爱好者,来一起参加盛会。修旧如故、以史为鉴,来传播我们的国术,让年轻人能够体悟到我们武术的魅力,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