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校本课程
2018-03-21 15:04
188697
分享到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武术一直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它的形成、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思想、兵法思想、伦理道德等丰富的传统文化。由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给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增添了新的活力,学校有了开发课程资源的“选择性”。这对学校的课程设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程以学校为基地,以实践性、趣味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基本目标。在坚持适应学生年龄特点为前提下,分年级设计课程,由引发兴趣打好基础,培养特长到为发展学生特长提供各种机会,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1712100750529321010.jpg

我们的目标是:一、经过三年系统的武术学习,使学生能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热情;二、了解武术运动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锻炼方法,初步学会和掌握武术“踢、打、劈、格、架”等攻防格斗动作和简单的套路练习,从而达到形体和精神兼练,内外双修,强身壮骨,技击防身之目的;三、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使学校办得更有特色,教师的教学更有特点,学生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四、将武术学练与武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武术这一运动的特殊作用。

在本课程的编写中我们得到了多位武术专家的指导、支持和课程专家的帮助,国际级武术裁判吕伟老师;全国武术冠军、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南京市武术队主教练、南京市“十佳教练员”赵澄,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孙辉老师,教院附中高中部体育组全体老师,为我校校本课程的策划和方案设计、审阅和修正付出了很多艰辛,在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一、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一)、课程性质

课程是以武术的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武术知识、技能和武术文化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校本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特色性、实践性、适切性,是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色性:我校武术项目自创建以来我们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网络和发展规划,成立了武术专项领导小组并将武术列入了我校长期的发展目标计划。江苏省武术传统校的成立,为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和打造我校办学特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掌握中华武术技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实践性:我校凭借优良的资源,以发扬传统文化武术为载体,坚持“以文为主,文武结合,文以载道,武以健身”的办学理念,将武术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新世纪人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开设的武术课程有:武术操、基本功、基本拳术、器械、太极拳等项目。其中,武术操和基本规定套路是所有学生的必修校本课程,器械、太极拳则作为学生的选修校本课程。

适切性: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试图通过“校本课程——武术套路分层教学的模式” 这一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建立一套适合我校、我市武术套路教学,甚至于其他校本课程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机制。

(二)、课程价值

体育(武术)校本对培养学生习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进身体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由于武术是一项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运动,这种运动又是思维与肢体高度的协调与统一,因此,它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强身励志,修德明礼,以德服人,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它的育人价值是十分鲜明的。

(2)传承武术文化,培养武术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为传承武术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武术运动的广泛普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3)能够强身健体,知道攻防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平衡素质等得到锻炼,动作的协调能力及瞬间爆发力得到提高,知道斗争的作用和攻防意义,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合理自护和防卫,对维护自身安全有积极意义。

(4)砺练意志品质,培养顽强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品性得到陶冶,意志力得到锻炼和考验,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动作干练,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坚忍不拔的作风得到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改变。


二、课程设置基本理念


(一)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国武术文化

武术校本课程是以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初步了解和认识为基础,初步学习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为目标,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遗存为目的。以体验武术精神,了解武术文化,掌握知识技能,磨砺意志品质,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团队精神,砺练敢打敢拼,追求强身健体为目的,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国武术文化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突出课程育人功能,有效落实素质教育

课程将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教学和活动为载体,坚持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全程育人,坚持“习武德为先”“以德服人”的中华武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接受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使素质教育的口号能有效的落实。

以29中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武术的精神塑造全面加特长的学生;

以29中的文化特色和中华武术传统魅力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

以29中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形成学校的特色。

(三)激发武术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对武术的爱好

运动兴趣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而激发兴趣则是实现课程价值,使学生喜欢武术的基本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武术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武术运动的学习。因此在武术教学及教材编写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简化技术动作,降低难度系数,不苛求动作细节,避免枯燥无味的反复练习,只培养对武术的兴趣,努力让武术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成为自己锻炼的一项技能和习惯。

在传承中华武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教学内容上,重视对武术教学内容的改变,努力编撰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有兴趣的、有锻炼价值的武术教学套路;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武术基本知识、基本情况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用勇于实践的教学氛围。

(四)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实践“新课程”师生共同发展的精神,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和谐发展,使学生“有其学,乐其学,优其学,终生学”,让教师的专业有发展,要发展,能发展,使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工具,成为学校发展的新亮点。在武术精神和29中的文化引领下,培养学生谦虚、向上、拼搏的意志品质,磨练坚忍不拔、宁折不屈的尚武精神。

u=2648740341,347025349&fm=27&gp=0.jpg

三、课程设置的依据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三级课程管理”,不对中小学课程和教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硬性规定。各地、各校完全可以依据国家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从而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真正体现新课程实施的统一性和灵活性。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以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教育部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根据兴趣趋动的原理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由灵敏、柔韧、速度、力量、智慧为一体的武术项目为校本课程,完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意志品质和耐挫力的培养,这和我校提出的“养德、率性、谐乐”的核心办学理念完全相融。选择武术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完全符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振奋民族精神,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校毗邻南京市龙江体育馆,丰富的社区体育资源为我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学校一贯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并以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武术项目引入课堂,并以课程的形式给予保证。由于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依托龙江体育馆武术教练的专业化提升,武术项目取得了骄人的佳绩,并在全国、省、市、区有较大的影响,已经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为了解决武术教师的师资问题。专门引进了武术特长的专职教师,确保课程能有效的落实。体育教研组每一位教师都把武术教材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完全形成了武术课程全覆盖,武术教学全普及的格局。学生通过高中3年的学习,能够基本学会并掌握2—3套(含器械)具有武术特点的并且适合青少年学习的武术基本技能。

事实证明:学生在武术文化的熏陶下受到的良好的知武明理的教育,传承了武术文化,体验了武术精神,对强身健体,磨砺意志,振奋精神,精诚团结,合作学习,凝聚众心,团结拼搏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据调查,我校有(91%)的学生喜欢武术项目,有(87%)的家长支持我校开设武术课。

这些都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应该说,我校把武术课列为校本课程的条件是完全成熟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得到省、市、区教育行政、体育主管部门、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龙江体育馆的大力支持。事实证明,我校的武术课程的设置,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校可以在体育学科设置武术校本课程。


四、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

(一)有效实践“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和意志品质得到锻炼;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得到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所增强,良好习惯和优良作风得到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最终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二)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武术运动有所了解,并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热情,乐于用武术锻炼身体,从小养成关注自身健康,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为从小养成自觉锻炼和终身体育的习惯打下基础。

(三)初步掌握武术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通过高中学三年的学习,学会并掌握2~3种简单的武术套路,从而达到练武砺志、德艺双收,形神兼备,强筋壮骨,内外双修,技击攻防,各有所长的目的。

(四)形成教院附中的办学特色,提升教院附中的办学品位,打造教院附中的办学品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生的特色发展,为实现“崇德、笃志、勤学、励行”的教院附中办学理念而作出不懈努力。

五、课程的具体目标

(1)武德教育目标 

古人云:“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武术和武德是不可分的,没有一个良好的武德基础就不可能练好武术,只有通过武德教育引导师生正确的教、学、习、练、比武术,才能培养出一代新型的武术人才。 

(2)武术礼仪教育目标 

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武术礼仪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孔子曾说过:“不学习礼节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武术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使尚礼仪之风向家庭、向社会延伸,从而达到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目的。 

(3)武术教育目标 

武术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还能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武术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就是以下三个阶段: 

高一打基础

高二深化提高

高三形成特色


六、课程设计思路

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中四个基本理念、五个领域目标,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武术课程中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有关内容和教法进行教学,具体思路如下:

(一)依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五个领域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并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构成课程内容的框架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阶段,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水平目标,具体做法是把1~3年级设为六个水平阶段,每个水平段都有相应的水平目标和“领域目标”的要求。

(三)根据各年级(各水平段)的具体目标,选择技能与之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主要内容是:

一年级(上):武术启蒙文化、武术操、基本功、五步拳

一年级(下):武术文化、精神的培养、简化长拳套路

二年级(上):提高武术基本功,学习短器械(初级刀术)

二年级(下):培养武术风格,学习短器械(初级刀术)

三年级(上):培养武术风格,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八式太极拳

三年级(下):武术道德、文化内涵,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


(四)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本课程将根据各年级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成绩评定之中。评价的内容有学生的体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程设置框架

(一)课程框架                                           


(二)单元计划表格示例

武术校本课程各年级单元教学计划

X年级武术——XXXX单元与游戏教学计划










八、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是组织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前提,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它是建立在对课程前期可行性论证基础上的一种可操作的基本规范,对课程的有效实施有着直接的意见。为此,我们制定以下方案:

(一)建立机构

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选择课程内容和实施范围,组织相关论证,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二)课时安排

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计划中,各年级在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选项教学,武术课具体学时安排如下表

武 术 校 本 课 程 学 时 教 学 安 排 表

(三)纳入课表

为了确保武术校本课程能够有效落实,将各年级武术课排入课表,确保课时计划得到有效落实。

(四)编写教材

学校体育组教师和南京龙江体育馆资深教练共同编写各年级教材,由梁斌老师示范,使教材内容相对稳定,让教师教学有据可依。

(五)教师培训

学校聘请有关教师对任课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授课质量,同时学校将营造与课程相配套的校园文化环境。

(六)目标分解

体育教师将根据课程设置的总目标及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精神,制定各年级(学段)单元教学计划(详见各年级单元教学计划),并将该单元计划化为若干个小单元并以“复式单元”的形式纳入到任课教师任教年级的教学计划之中,使课程总目标年和教材内容逐层分解。

(七)相关评价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好相关评价,学校将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评价,不断改进课程内容设置的水平和质量,从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各年级的学习评价详见各单元评价与考核内容。

(八)保障与考核

学校将根据课程的需要在师资、培训、器材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并对教师实施课程的情况实施考核。


九、课程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两个方面。随着课程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还应该逐步发展为学校、家长、社会对课程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师的教学状况,考量课程的实施效果,以便不断修正课程目标,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1、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体能的变化——详见各年级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评价内容;

2、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参与学习与练习时的态度,以及在课堂学习和课后锻炼中的行为表现;

3、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武术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4、内驱动能与发展愿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继续学习的愿望。

(三)评价的形式

1、教师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应当是一个综合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本课程后知识技能、体能发生的变化、行为表现和进步的幅度、自我评价与组内评定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由学生对自己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综合评定。

3、组内相互评价――由学生根据各组员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团队合作精神进行综合评定。

4、用A、B、C、D四个评价等第或用分数折算成四个等第。1~3年级采用等第制,也可以将等第与评语相结合使用,使评价形式多元化。

(四)评价比例:

1、教师评价:占60%

2 、学生自我评价:占15%

3、组内相互评价:占15%

4、继续学习愿望评价:10%

以上比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酌情调整。

评价表格设计(详见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表)


南京市29中学体育校本课程(武术)学生学习评价表

年级         班级          执教            200    年-200    学年度                    第      学期

备注:总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继续学习愿望评价             评语评价:主要写闪光点与关注点,精炼到位

学校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

学校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是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其目的是,了解教师实施课程的情况,与教师共同分析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教师更好地实施课程,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以达到教师和课程共同发展的目的。

学校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备课、上课、学生学习评价和学生作业汇报四部分组成,具体评价要求是:

(一)是否将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纳入到自己任教年级的“教学四计划”之中,并以“单元计划”的形式将课程计划全部落实; 

(二)是否按单元教学计划中的单元总目标的要求进行目标分解。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设计和方法预设是否有效、可行;

(三)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程的内容在课中是否体现;

(四)教师有无建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内容、形式、方法、比例)是否按适当比例将评价成绩纳入到学科评价成绩之中,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等;

(五)学生的作业及所学内容的汇报展示;

(六)教师对自身与课程建设能否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意见,其建议和意见的价值有效性。


课程实施建议

(一)学校主管部门应在各年级学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拿出相应学时,即各年级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校本课程的专用学时,并在师资、硬件等方面给予保证,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确保课程的整体、有效地实施。

(二) 各年级体育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体育校本课程的要求把校本课程(武术教材)纳入自己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之中,在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单元教学"的模式确保课时计划的落实。

(三)教师在实施课时计划(备课)过程中,除了要依据体育校本课程(武术)总目标、各年级分解目标、单元目标外,仍然要把"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五个领域目标、三个水平目标等作为纲领性目标。

(四)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把每学期的固定套路教学内容中的难度动作放在套路教学之前,对于一套动作也应划分为若干小节或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的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教学。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即一个单元要有复习、新授和基本功、基本动作的教学内容,并能以游戏和各种比赛的形式出现,确保学生对学习武术兴趣上的持久与稳定。

(五)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我校在校本课程中提出的“习武先修德”的思想,在以人为本,育人为根,渗透“养德、率性、谐乐”的办学理念中,在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和运用武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全体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健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让学生在团结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由于武术运动的特殊性,身体的动作幅度大,爆发性用力多,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动作复杂需不断重复练习,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练习渗透到准备活动之中,同时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武术健身作用和自卫防身意义并重视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培养学生讲礼守信、严于律己的品质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

(七)注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以不断变换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工作的需求。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