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吴式太极拳单鞭的马步是否双重的一点粗浅看法
2018-09-11 15:03 来源:世界太极拳网作者:晏慎余
64923
分享到

timg.jpg

平时一些太极拳习练者或爱好者在一起讨论陈式、杨式、孙式或武式等各家太极拳时,经常谈论一个话题:以上几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单鞭全是弓箭步(弓蹬步),唯独吴式太极拳中的单鞭一式是马步。不少人说此式是双重,不符合太极拳关于虚实的要求。也有人认为这是吴式太极拳独有的一个突出特点。究竟应如何看待?是对?是错?是双重还是虚实分明的更高境界?我想结合我几十年来的练拳经验和体会以及对“太极轻重浮沉解”歌诀的学习认识,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吴式太极拳单鞭式的技术特点
   吴式太极拳单鞭练法 接揽雀尾式,右掌变钩,右腕松力,右掌五指指尖松拢变成虚钩,右腕向前上凸起,钩尖向下松垂,视线移至右腕。左脚向左方撤移,脚尖虚着地,中心仍在右脚,视线与意念均在右腕,左掌平捋,左掌以食指引导由右腕下向前方舒伸,再逐渐向左走外上弧形移动,左掌心与眼相平,视线随左掌食指尖移动,左掌移至两脚正中时,左脚跟往内微收落平,腰部松垂,重心渐分落于两腿,曲膝成马步式,左掌以小指引导掌心逐渐外翻转至左脚尖前的外上方为止。掌心朝外,指尖朝上,腕与肩平,右脚跟微外展,两脚尖朝正前方,视线通过左掌食指尖水平向远方看,意在掌心。
   单鞭动作要领 右掌变钩后,腕部要伸展到原掌心外,左掌动时也要先达到掌心与右腕平,目的是把原部位的意念接到新动的部位上,这是意念变化的细微之处。
   根据以上吴式太极拳单鞭式的练法,按照我的体会和经验谈点认识和想法。
   首先,单鞭式在外形上看,右手在右外前方,手型是虚钩;左手在左外前方,手型是竖掌。眼神通过左食指尖水平向远方看,双腿下蹲屈膝成马步式,两脚尖略有些外撇,头部中正有向上虚顶之意,松肩沉肘、涵胸、拔背、裹裆、敛臀,微微有气往下沉之意、中正安舒、轻灵和顺,有八面支撑和八面转换之气势,可称为中定式,非常稳定、平衡,毫无重滞之呆板,此能说是双重之病吗?
   其次,分析单鞭式的各部分动作的内涵及效果。右手向右前方抓出虚钩,右手外劳宫为意念点向外出,形成和右腿、右胯在右腰的带动下微微向下沉气,上为虚,下为实,有对拉拔长之势;左手用竖掌,眼神通过左掌食指尖水平向远方看,意有向左上左外挤按之混合的内劲。左腿左胯在左腰的带动下,微微左转至沉气合身(内合,俗称“合住劲”),同样上为虚,下为实,形成左、右同侧的外三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头部似有意虚虚上顶成虚领顶劲(顶头悬),腰臀部意气微微下送沉气,尾闾用意向前钩鼻尖使小腹内收略有上翻之意成气沉丹田之势,符合拳诀“抽坎补离、坎离颠倒,靠山势、气水空,十趾抓地、去浊而清、上如浮云、下如流水”的中定式,即离虚,又称双沉式。

   timg (1).jpg

二、以“太极拳轻重浮沉解”歌诀的内涵谈吴式太极拳单鞭式的技术特点
   “太极拳轻重浮沉解”歌诀:
   双重为病,失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也。
   双浮为病,只如飘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
   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着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有着落,岂出方圆?
   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
   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
   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
   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
   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外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
   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所谓方而元、元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上述文中,明确提出了双轻、双沉为“上手”,半轻半重为“平手”,其余九种皆为“病手”的标准,我们以此为准分析吴式太极拳单鞭一式的虚实。
   吴式太极拳单鞭一式在练法上已清楚地说明四肢在轻重、虚实、用劲上的如何分配,还明确了呼吸、升降、开合与动作的配合、调整要点以及内功心法的要领,达到了外三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和内三合(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同时也符合现代物理力学原理,即实现了向心力与离心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平衡,不可能形成失于填实的双重、呆滞之像。同时强调了精神意念内在平衡的作用,即通过气往下沉、意向上升完成前身涵胸、后身拔背的动作,通过内气上下、左右、旋转、鼓荡形成饱满球体,从而周身一家、浑元劲生,八面支撑、八面转换的气势而成,达到空松圆活、轻灵敏捷,即“离虚”(双沉、双轻)之功手,何来“双重”之弊端?
   同时歌诀还提醒我们一定要做到要沉、要轻,要半,不要重、不要浮、不要偏。重视内外三合相统一,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严格按照太极拳要领和注意事项,持之以恒,刻苦训练,才是成功之路。
   总之,根据以上分析足以说明吴式太极拳单鞭一式有独特的技术特点,是十分科学的练法,非但不是双重和病手,而且应是双沉式的功手,属“上手”范围。
   由此看来,由杨式太极拳的单鞭弓箭步发展演变到今天的吴式太极拳的马步,从以往注重外形阴阳虚实分明到更加追求以意行气、以内调外实现阴阳平衡的训练是吴式太极拳前辈历经磨练、刻苦钻研、细心体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结晶,是一种发展,是一种前进,是一种提高。因此,我们更要倍加珍惜、深刻领会、认真继承,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太极拳这朵历史悠久的美丽奇葩,让她再度绽放异彩,为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全民健身运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仅是我的一孔之见、一家之言,认识肤浅,很不成熟,以此抛砖引玉,促进太极拳技术发展,恳请各位名家批评指正。 


二维码.jp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