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真假武术之争
2018-08-26 07:19 来源:中国功夫史作者:桑林
38806
分享到

26e00002a30876938254.jpg

前段社会中掀起了假武术一说的震荡,继而演变成为现代西方格斗的优势和中国传统武术的沦落,加上围观好事媒体人推波助澜的炒作,最终各利益者的诉求达到了,但传统文化被羞辱的颜面扫地,整个事件现象是场精心的预谋,得势者始终躲在公众之后捂嘴偷乐呢!为了不陷入商业媒体炒作和推波助澜的陷阱,直至事件平息后再回过头来和大家说说。

众人可以回想一下,在上世纪初期,就发生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争论,到底是西洋拳厉害还是中华国术厉害,既而还引起一场武林谁家功夫最强的争斗,整个就是一场混乱的世纪演武堂,洋的事物优于国的东西,否定自·身传统来美化西方,这些思想一直残留到现代的国民思想中,对这种说法的评断并不是错还是对这么简单,都是历史的产物,就如同武术一样,是时代的产物和工具。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投射出事物的本质和人们的困惑,那么了解武的发展史就能解开真假武术的困局。

了解中国任何一传统门类首先要从历史发展中寻求,武文化这个词是当世对武的统称,也是现世比较科学的称谓,包括一切关于古今之术、兵器、技击、格斗、兵法、军策、拳论、理趣、风俗、旧理、门规、礼法、禅修、传奇、传承、演变、发展、竞技、养生等等,历史越悠久文化越丰厚,这就是传统武术为什么能形成武术文化,一些武法可以上升至道的原因,武道在武文化中应运而生,反之,新孕育而生的技术体系只维持在术和格斗的层面,而没有独立的理论深入无法上升到文化与道的高度,这就是为何一些世界公认传世的武学大家可以得到认可的原因,比如宫本武藏、植芝盛平、拳王阿里、李小龙、孙禄堂、叶问、格雷西等等,这些代表人物已经不痴迷停留在术上,而是在术之上建立起了文化和道的修为高度,这就是为何能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和敬畏。传统武术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发展千百年以来里面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并与之血脉相连,根本无法割舍。

中国的武除去原始时期和蛮族争斗之外,武最早开始于战争之中,武力的形态服务于战争和统治阶级,武勇、武力继而出现,这是最开始的武力属性,武的属性就是以强凌弱的嗜杀,除去开兵打仗之外还有个体武艺的发展,早期的武附着在冷兵器上,个人的武艺无非就是重举、摔扑、骑射、击刺等的蛮力,唐朝时期崇尚雄武之风,科举制中形成了武举之形,为汉人后世的武试奠定了基础。

盛极必衰,富足奢靡的生活是尚武精神的坟墓,重文轻武是宋朝掀起的千古邪风!随着宋灭国亡外族的统治时期到来,汉人在高压之下被禁武,聚众和拥有武器就是被杀头灭族的证据,从而使武艺形态发生了转变,出现了第一个发展拐点,由兵器向个体拳路发展,以此记录兵器实战的技术从而为了躲避绞杀,拳与兵器的区别在于一个自保一个嗜杀,汉人为了不让兵器使用术丢失,只好用文字、图解记录,但最好的方式是把招式编排下来以拳脚留世(那时没有可视频记录的工具),即留存了技术方法又躲避了杀头灭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拳术里包含了兵器兵法,如一些少林拳种、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红拳,尤其是形意拳,它把枪法融在拳法里了,这就是为何尊称岳飞(岳家枪)为形意拳祖师爷的原因。

直至清中,满族统治局面趋于稳固,满汉文化逐渐的融和给了汉人武艺松绑的机会,武试科举制重新恢复,善于玩弄理趣的华夏子民开始蜂拥的编拳创拳,逐渐将实战技击退化,只玩味拳理巧技,如同把文字玩味出书法,将饭食搞出菜系一样,又将武术玩味出了养生健身的新路子,即规避了清廷的禁武条例,又满足了对武的畅想和意淫,武的第二个拐点出现,此时武被松绑,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这是因为武在市井中获得了活路的机会,教拳、护院、押镖、武馆、保镖、武状元等等,给了武人生存的机会,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武的繁荣局面一片大好,直到出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武的发展到了疯魔的顶点,随后义和团失败武人遭到打压,武遭到社会痛斥和质疑,加上西方列强用现代的枪炮打开国门,粉碎了整个民族文化的自尊心,洋务运动开始否定自身传统文化,武术第三个拐点出现,消亡的颓势不可阻挡,这是因为社会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枪炮的出现取代冷兵器,火车汽车的出现颠覆了武人走镖押镖传统的谋生方式,开馆护院没了需求,武掉入历史的冰点。

直到清末民国初年,武以体操的形式存世,武被视为可以改观缨弱民族的人种体魄,很多少年是因为体弱多病才习武的,这个发展就和现代体育十分相似了。在民国十八年(1929),民国政府第一次颁布了法律条规,以律法约束整个社会,靠门规、旧俗、约定、道义支撑体系的武林格局即被完全颠覆,如果普通私约比武出现恶性后果,一律按照私斗强行以法律处置,这就相当于把武的属性在社会中给阉割了,哪有只动嘴不动手的武术,武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现在大家已经发现,武的属性已经和最初的形态相距十万八千里了。

近代武的发展更加精彩,北有中华武士会,以李存义等为代表,南有精武体操会,以霍元甲为代表,这个时期就是电影《一代宗师》里展示的当时局面,百废待兴的武再次被历史推到了顶峰,被官方尊称为国术,其中原因是时代大格局发展对传统文化信心的需要,除了术的需要外,它还是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象征,自洋务运动失败造成整个社会重新开始审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开始重建民族自信心,由此,国术成了可以拯救传统文化的代表,被赋予了可以改变民族精神和体质的重任,武又进入了新的历史拐点,进入了历史的发展顶峰,开馆授徒、高等学府教拳、军队当教官等可登庙堂之上了,情形又重演了清末的现象,当然在这种繁荣的局面下出现了很多以武求生的骗子,以大师的形象迷惑百姓认知,最终获得利益,这种现象和骗子在当今的社会里依然不灭。所谓的某年轻人公开以武打假实则是新文化对旧俗的洗涤,是对以武行骗势力的挑战,但无论何时,只要武林有被利用的社会价值,就会有依附在其上面的武混子,当然这些武混子绝不代表传统武术,也没有任何关系,在看客不怕把事情闹大的好事媒体的煽动下,一场很普通的过手演变成为整个传统武术的危局,传统武术被躺枪了,直到把传统武术否定,言称不具备格斗属性的都不是武,这个说法完全就是一介武夫的愚昧,不过传统武术直到如今的发展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实际上都参与到了错误的理解和引导中。在民国时期武的发展属性实际上还是在朝着偏离的方向发展,官方向教育、体育、养生健身方向引导,这在建国之后同样照此实行,在贺龙的提倡下武术正式进入体育和教育体系,武的属性在和平年月的历史中被重新定位,原始的嗜杀武力属性彻底退化,直到1982年开展的全国传统武术挖掘工作的结束而彻底结束,这是自然的发展规律呢?还是和平年月里官方对武术的刻意引导呢?

26e700048ddc49f4bc12.jpg

武术的历史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清晰的挥洒了一条发展曲线,至于它偏离起点属性有多远,这都不能说传统武术已不是武术,因为它只是适应了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了属性。

在中国,一件事上升到运动就是制造盲目的开始,1978年,“太极拳好”四个字问世,从而把太极拳推向了世界的巅峰神坛,如此盛况延续了20年,象一场政治运动一样把一个拳种赋予了无所不能的高度,从而使一些人钻了空子,也让民众树立了太极神功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错误认识,直至今日不公开把失去技击属性的真相公之于众,还一味的宣传五十人把一个人推不动的玄学,其实此时的太极拳养生健身的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和现代竞技的体系相差甚远了,太极推手的技击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特定年月的时代,和现代体育搏击格斗发展相行甚远。当年太极拳热的年月也有热的缘由,首先太极拳文化合了中国民众传统的性情,其二,太极拳适应更大群体开展,老年人年青人一样照练,具有普及性的优势,第三,太极拳流行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书画、中医、干部、高校是太极拳传播的主流,从而带动了在社会中的太极热。八十年代开始,太极拳传遍世界,尤其在日本传播习练最胜,一向严谨的日本人开始真是虔诚的拜倒在中国太极拳师脚下苦学,想凭借修炼来达到太极无坚不摧的境界,在太极大师的拨弄下始终无法获得真传,到如今习练太极的热潮已经在日本退烧了,原因是日本人花了这么大功夫还是搞不清楚太极是怎么一回事了,无论怎样刻苦也无法达到中国太极拳师要求的境界。其实,这跟太极拳的推广宣传有关系,太极拳一直被奉为内家拳的神功,到了功法化境处时就再也没有了对手,就是这样过于神化的宣传引导使民众一头雾水,最终耍太极这个词被泛指在了耍弄手段上,成了贬义词!事实是太极拳里确实富含技击之法,太极拳是通背拳演化后的快拳慢打的方式,为何会出现这种违背武法的怪异形式出现呢?这是清朝满汉交融的产物,后人不明此理就照此承传下来了,而当时能超越八卦掌热遍京城的太极拳就是靠养生和健身的属性。

还有个事件深刻的影响了武术的发展,1953年吴姓太极拳师与陈姓白鹤拳师在澳门的一场生死比武,由于此场比武是第一个有视频影像记录的比武,对武林具有好奇向往的国民冲击十足,虽然不是一个普及性的比武现象,但是也能从侧面折射出传统武术当时发展的情况,此事件造成了社会对武林的震荡,从而引起了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兴起,武侠所建构的虚空世界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展露出了负面作用,那就是对武术不负责任的遐想,在张彻和胡金铨同代导演的一些武侠电影里,大都还是保留了武功的血性和武的本质,但到了后来的革新后,武侠电影就不好好拍了,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拍摄了大量的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具有特异功能的武侠电影,这里说的特异功能指的是摆脱了地球吸引力,和武学力学的常理,这种文化现象推波助澜了武术的神化,加上李小龙用功夫震撼世界和《少林寺》套路武术火热的现象,再叠加上民族自尊心的狂热,武术被虚高到地球最强的地步。

26e90001ff5ab9ca7531.jpg

时代就是不断循环的轮回,武术也在发生着变化,自从走入竞技体系的武术把武术从天地间拉上了竞技场的台面,以规则引导之,高、难、美、新成了新武术评断的标准,这是体育化之后的产物,但随着发展,一些不甘于花活的武术人认识到了此路发展的危险末路,在八十年代初武术散打被推了出来,开始时散打被武术保守派排挤在武术之外,可笑的是,散打招致了一些传统武术习练者的不服,约战之后不分几个回合下来,全体败下阵来,传统武术习练者从文化角度来说,传统武术不主张用武力拳脚相向,这与讲求自身修为的目的相冲突,拳台野蛮的对决是武术文化的倒退,散打不被认可可以代表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但谁能说传统武术不是散打汲取营养的宝库呢?所以,此次类似的事件在三十年前和六十年前,及九十年前都发生过,这也是现代与传统文化冲击的轮回,巧合的是三十年是一个轮回。当然体制内竞技化之后的散打也是在探索与新时代对接的新路,在万般困难中摸索前行,这是新时代新观念与传统旧理念的碰撞,而今,散打被官方体制化,武术被分为套路和散打两种形式,之后的道路就有了官方这个助推器,散打不再是民间偷学私练的技术,而是按照现代体育竞技标准开展和培养选手,加以合法比赛规则的约定,使散打的实战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和还在小树林和城墙根下练传统武术者的实战水准已经天壤之别了,加上市场商业化之后,散打渐渐的成了产业化项目,这就更加助力了其发展,在世界这个开放的竞技舞台上,散打真正的被认定为武术的代表和期望。要是有人问是民国时期的拳师厉害还是散打选手厉害,回答是用现代竞技科学的方法训练出来的最厉害,这一点我想大家是毋庸置疑的,过去的大师高人都是传说了,传说是没有真凭实据的,当然也不能简单粗暴的拿古今来比较,这本身就是胡闹。

在当今世界格局多变的时代,武术的本质嗜杀之术在战场上虽然派不上用场了,但尚武人的品质和尚武血性,及武文化里的武勇策略依然是新时代的需要,《孙子兵法》依然适用在多数国家的外交和军校,以及企业文化里就是明证。泱泱大国不能贫瘠到没有中气,武文化就是弥补中气亏损最好的良药,这一点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看到了这一问题,生在大唐故土的习大大骨子里充满了重振盛唐雄风的勇气,继而重振民族之气,武术面临新机遇,也许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拐点。

26e700048dde8714b503.jpg

在习大大的指引下,足球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第一大力推体育项目,其二就是竞技武术,足球带动的是体育经济效益,而竞技武术是给民族输出血性和传统文化,这两个项目是其它体育门类所不具备的,随后的武术市场迅速拓展,拳击、跆拳道、剑道、自由搏击、泰拳、武馆、咏春拳馆等等各种格斗文化抢占市场,各种尺度大胆的格斗赛事相继出现,呈现了开辟古今武文化相融相生局面的盛况,这就是习大大所要的民族血性,用开放的态度迎接世界多元的武文化,武文化是需要包容性的,任何一类武与术都相融在其中,并相互学习提高,能存在都有它的必然,“没有天下第一的拳种,只有天下第一的拳师”,这句话很客观的概括了武的竞技规则,竞技的规则决定了发展,让泰森与柳海龙对决,是按照什么规则比试呢?按照拳击规则柳海龙必输,按照散打规则泰森未必能赢,可是他两位都是受人敬仰的人物,但如果不按竞技规则而按照现代商业利益规则的话,你懂的!一切皆可以输!皆可以输!

纵观武术的发展,都是和历史紧密联系的,是历史催生出来的产物,也是时代和政治的工具,当然,当下出现的局面也是武术发展史到今天的因果存在,也许通过这一事件让传统武术发展的真相公示于众,于情于理都是对其发展的督导和鞭策,也许是个好事!也或许此事件就是小石子掉落激流的无声。“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至于传统武术还能给现代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就如高塔地基中的一块砖石,有他不嫌多,没有他传统文化即可崩塌,那么传统武术能否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呢?回答是术不可能了!了解了武术发展史后就知道未来了,已经没有术存在的优质土壤了,但武文化永久不衰!作为很重要的传统代表文化,一定会留存下去,只要中华文明的灯不灭。

以上是本人用发展史的角度来给大家刨析了武术发展曲线,因每个人所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对武的认识观点也不尽相同,不能鲁莽的把各种观点统一,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看似不好的背后也许还藏着有益之处,就拿此次武术打假事件来说,除了愤愤不平之外,也是对传统武术发展的一种鞭策,给了我们思考的契机,也许促成了传统武术的好事。就事论事,这个挑事青年也许刚开始的本意只是为了推广开馆教拳的本事,为得更好的生计,却遭到商业炒作的绑架最终骑虎难下了,在当今这种有法律规矩的社会约束下,不能只靠一身用不完的蛮劲,孙猴子可以天不怕地不怕的打妖偷桃子,挑战天宫乱了天条,最终还是被镇压在山下,但以佛的名义打仙打妖,得到的是孙悟空成仙的法号,里面的哲学要好好的悟一悟。以上仅是个人对传统武术发展的拙见,希望给大家以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传统和未来。最后在这里借用电影《叶问2》里的对白,“你可以侮辱我,但不能侮辱中华武术”!


二维码.jp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