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栋:兼修文武艺,弘传八极拳
2018-05-10 23:07 作者:杨文学
64009
分享到

八极拳是我国优秀传统拳种之一,以其深邃的武学思想、丰厚的文化内涵、系统的训练方法、古朴的演练风格、实用的技术体系而名闻天下,历代名家辈出,深受武术爱好者青睐。当代八极拳传人李树栋先生,苦练、精研八极拳30多年,系统继承其拳理、拳法,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文武兼修,精于书法,深入钻研武学文化,并对其系统整合,积极推广、弘扬八极拳,颇有建树。 八极拳是我国优秀传统拳种之一,以其深邃的武学思想、丰厚的文化内涵、系统的训练方法、古朴的演练风格、实用的技术体系而名闻天下,历代名家辈出,深受武术爱好者青睐。当代八极拳传人李树栋先生,苦练、精研八极拳30多年,系统继承其拳理、拳法,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文武兼修,精于书法,深入钻研武学文化,并对其系统整合,积极推广、弘扬八极拳,颇有建树。


 

 

李树栋,1956年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自幼酷爱武术,曾习练中国式摔跤和潭腿、少林长拳等拳术,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基础。1986年,他拜霍青山先生为师,专攻八极拳,成为霍师的开门大弟子。八极拳创自何人,众说纷纭,能够明确考证的首位将其发扬光大者为清朝初期山东海丰县后庄科村(现山东庆云县后庄科村)人吴钟,因而八极门人尊吴钟为祖师。吴钟晚年到孟村授徒传艺,此后名人辈出。从三世传人开始,八极拳分为孟村和罗疃两支,尤以罗疃名人居多。三世传人李大中曾率领弟子参加盐山保卫战;三世传人张克明率领弟子参加了清江战役,立有战功;四世传人黄四海被授予六品带刀护卫;五世传人李书文功力奇大,令人叹为观止,有“刚拳无二打”、“神枪”美誉,一时无两,享有盛名。李书文收徒颇多,传艺严格,因而弟子们艺业精湛,多以拳艺闻名于世。顶门弟子霍殿阁艺成后到天津,在东北军中担任武术教官,末代皇帝溥仪招聘卫士时,战胜日本武士,成为溥仪的武术教师,并作为护军保卫溥仪安全;另一弟子刘云樵担任蒋介石的高级警卫,后担任台湾总统府侍卫长、武术总教官;另一弟子李玉海在抗战初期到延安参加红军,化名李健吾,担任中央警卫局武术教官,在必要时刻,直接保卫毛泽东主席安全。“三大护卫”都出于李书文门下,堪称武术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正是这许许多多老前辈们做出的杰出贡献,缔造出八极拳的辉煌!霍青山即为“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次子,秉承家学,落户在公主岭市,在小学任教。李树栋跟随霍师系统学习了金刚八式、小架、八极拳、对接、六(八)大开、应手拳、劈挂掌、六合枪、飘摇刀、纯阳剑、行者棒、揉手、打弓、掌板、刁球、靠山背、铁砂掌等八极门拳、械、功法,并得到师伯霍青锋(霍殿阁长子)、师兄霍文伯(霍殿阁侄子霍庆云长子)的悉心指点。霍文伯师兄功力奇大,是同辈人中佼佼者,李树栋在他那里得益颇多。

 

 

李树栋主张“崇文尚武,文武双修”,系统学习了大学物理专业课程和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业余时间精习书法,其作品屡获书法专家赞誉。他善于总结、思考、钻研,落笔成文,对八极拳理论、技术进行著述。他积极投身到八极拳的传承、弘扬事业中,1991年发起成立了公主岭市八极拳学术研究会;1994年参与组织了霍殿阁、霍庆云立碑活动;2000年发起组织并完成了霍氏八极拳首次大规模修谱,主编了第一部详细全面的《霍氏八极拳谱》;同年创办了中国传统武术科学研究机构——八极武术院;2003年创办“中国霍氏八极拳”网站(www.baji.cc),后更名“八极网”;2007年撰写出系统全面的传统八极拳书籍《八极拳教程——霍氏八极拳传统训练方法揭秘》,2008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国家图书馆收藏;2008年,他迁居到北京,出任北京2008奥林匹克青年营八极拳总教练,向204个国家的481名营员展示和教授八极拳。2009年,参加《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专家终审会议,负责《八极拳段位制教程》的最终审定。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中国武术协会段位制办公室协助工作,参与“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制定,出任历次中国武术协会举办的“全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培训班”和“中国武术协会段位考试点骨干人员培训班”八极拳主教练。李树栋有近30年的武术教学经验,早年弟子大多学有所成,有曾在全国八极拳比赛中取得佳绩的,还有在院校和公安机构担任武术教师和格斗教练的。近年来,李树栋在北京广传弟子、学员,以期让霍氏八极拳这一优秀传统拳种在京城生根、发芽、繁衍……

 

 

李树栋习练八极拳30多年,尤其在近年来参与“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制定工作后,视野更为开阔,对武术的整体认识也有所提高,如何整合、完善八极拳体系成为他钻研的重要课题。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以八极拳为范例,将传统武术文化整合为六大体系:哲理体系、文化体系、技术体系、传承体系、训练体系和竞赛体系。一·哲理体系:八极拳是与中国传统哲理完美结合的拳术,用哲理来指导八极拳的修习,通过修习八极拳又可以明白、体悟哲理。二·文化体系:从八极拳的角度来认识、体悟武术文化,理论、文化的形成源于实践,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习武人要每时每刻把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总结、整理出来,留给后人。三·技术体系:八极拳有一套系统、完整、科学的技术体系。李树栋曾在武术期刊上发表《霍氏八极拳形成与沿革》、《八极拳释义》、《八极拳的跺脚》、《八极拳的擤气》、《八极拳的发力》等文章来阐释八极拳技术要领。四·传承体系:李树栋专著《八极拳教程——霍氏八极拳传统训练方法揭秘》系统地阐述了八极拳徒手训练体系,他正在整理、撰写八极拳器械训练体系的相关著作,力争将八极拳完整传承给后人。五·训练体系:李树栋将传统训练方法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已取得一定成果。六·竞赛体系:目前武术比赛分为套路和散打两种形式,代表不了武术的全部,李树栋力争寻求更为合理、全面的武术竞赛形式。

 

 

对于武术传承来说,教学训练是关键。李树栋认为,八极拳传统训练属于经验性训练,是根基,积累了很多的优秀方法,他结合现代教学,总结成十项内容、十个方面,循序渐进,深入提高。他认为,习练八极拳一定要抓住本质。现在很多武术爱好者,包括绝大多数“学院派武术专家”,都认为包括八极拳在内的传统武术仅是套路,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套路在传统八极拳训练体系中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充其量占十分之一左右。抓本质首先要抓基本要领,这恰恰是很多人所忽视的。做好基本要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本功训练要贯穿一生。八极拳对功架要求极严,动作规格要准确无误,方能训练出整劲(六合劲),做出十字顶拔劲、爆炸劲等劲力,直至打出八极拳特有的督透劲,这是训练核心。初学者千万不要贪多,一个动作正确了,其他的才能正确,教学上称为“习惯迁移”。金刚八式的第一式撑捶是入门基础动作,一步一拳,形式上非常简单,但做对了却不容易,初学者通过练习这个动作能找到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而一项一项地逐步去解决问题。大道至简,简单的动作蕴含深刻的道理,花俏的动作反而会掩盖问题。通过武术的练习,明白“简单而深刻,复杂反而肤浅”的人生道理,也算是一种“习惯迁移”。八极拳老前辈练拳、教拳非常严格,例如,通过“找步眼”的方式检验拳架是否正确,两趟拳练完,地上的脚印距离不能超过“一韭菜叶”。一个动作练对了,再学其他的就容易得多;如果一个动作还没练对,就去习练其他动作,只能造成错误的累计。每个动作都准确到位后,才能连接起来练习套路,在八极拳里,套路训练比重很小。如果以套路训练为主,只能说明传授上出了问题。目前八极拳习练者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动作、套路是八极拳,但身法、要领、劲力却属于长拳。李树栋认为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八极拳老师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长拳开蒙,打基础。学生练三至六年长拳后,才能学到八极拳,并逐渐由长拳向八极拳过渡。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过渡好,因而只具八极拳之形,实质上还是长拳。二是因为很多人练八极拳仅考虑表演效果,目的是在武术比赛中拿高分,因而用长拳要领来包装八极拳。这纯属买椟还珠,武术比赛属于体育范畴,体育根本涵盖不了武术,代表不了武术,正如艺术代表不了书法一样。如果用体育来代表武术,武术发展方向一定会走偏!

 

 

谈到武术竞赛体系,李树栋认为,体育竞赛是推动项目发展的杠杆,但任何一个比赛都难以代表该项目的全部,现今的套路和散打比赛加在一起也仅是武术项目中的很小一部分。过去的老前辈有很多种比武的方式,绝不仅限于以上两种,有文比,有武比;可以比散手,可以比套路;可以比徒手,可以比器械……每种比法都有多种方式。霍庆云先生在担任溥仪护军期间,多次与日本武士比武,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下,不允许致对方残亡,因而多采用文比方式。一次,他与一日本武士采取各自击打对方三拳的方式。日本武士先打,第一拳试探,未尽全力;第二拳全力击出,霍先生一个顶劲,日本武士手腕挫伤,无法再打,自然也不敢接霍先生的三拳,立刻服输。另一次,溥仪见日本天皇时,又一日本武士与霍先生比武,溥仪暗中叮咛他一定要不输不赢。面对这个难题,霍先生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说好两人在圈里比武,谁先出圈谁输。对手一拳打来被霍先生接住,一掌将对方打出,同时自己跳出圈外。虽然两人同时出圈,但高下立判。霍先生这两次比武扬威是功力和智慧的体现,也说明了比武方式的多样性。八极拳中有很多种文比的方式,比如,一人支一个架子,另一人进架,随后互换。八极对接不同于普通的对练套路,是两个人摽功夫。这些文比方式既不伤和气,又不容易造成伤害,还能鉴别出功夫高低。大枪是八极拳的门户器械,涌现出众多枪术名家,李书文先生有“神枪”美誉,可以用大枪扎中落在窗纸上的苍蝇,而窗纸不破,百发百中,其准确程度和力度掌控可谓出神入化。八极大枪有多种功力训练方法,完全可以作为比拼枪术水平的竞赛方式。督枪讲求“催枪问准”,准度训练有“夜扎枪火头,昼扎大钱眼”的方法,如今可以制作大、中、小号的铜钱,运动员逐渐扎不同型号的钱眼,根据准确次数、难度高低等标准来评定名次。八极拳器械中还有对划大杆、对扎枪、对劈剑、对劈刀等训练方法,丰富全面,都可以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规则作为器械对抗竞赛项目。

 

 

八极拳作为传统武术中著名的实战拳种,一直凭借超强的实战能力威震武林。李书文功力奇大,出手狠辣,善用“反正掴子”,只一手“正掴子”就打死了很多武术名家,没用过第二手,有“刚拳无二打”之称。霍殿阁与人交手时,无论对手出拳多重多快,都能抓住对方手腕,另一手抄起对手大腿,将对手连根拔起,摔于脚下,制人而不伤人。李树栋亲身体验过霍文伯师兄的功夫,与其接拳时,根本进不去架,一经接触,自己就一个趔趄,被其击出。有次,李树栋陪霍文伯在长春火车站乘坐扶梯,电梯不稳,霍文伯一抓扶手,竟然把电梯抓坏,导致停运。这些前辈们下了超大的功夫练拳,功力惊人,因而在技击实战中得心应手。近年来,随着徐晓东“武术打假”事件,社会上有很多人开始怀疑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能力。李树栋认为,“武术打假”是对的,一切行业都应该打假,假的存在是对真的亵渎、对真的破坏,如今武术界鱼龙混杂,打着传统武术旗号招摇撞骗的“大师”们不乏其人,给传统武术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不能因为这些害群之马而否定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而且,“打假”一定要文明,要讲究方法,更不要名为“打假”,实为自我炒作。现代搏击运动是在规则限定下的一种体育比赛形式,各种不同的规则和形式不能放在一同比赛,拳击、散打、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无法同台比赛,即使放在一个擂台上,也要共同协商制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正如同为球类运动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不能同场比赛一样。搏击比赛属于体育竞赛,绝不等于实战。竞赛和实战的目的不同、本质不同,实战往往是生死搏杀,竞赛则是在最大限度保证运动员安全情况下的对抗比赛。古罗马角斗场上是实战,失败者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太血腥,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早已被淘汰;战场上的生死搏杀是实战;黑社会火拼是实战;街头打架是实战……搏击擂台上的运动员目的是赢得比赛胜利,而不是打死、打残对手,即使当今社会流行的自由搏击、综合格斗,依然有规则限制、有禁击部位、有护具防护,因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战。有资料统计,从1963年到2015年,摔跤、拳击、散打、套路等各种武技比赛的世界或全国冠军,在突发的街头打斗中,有的丧命,有的重伤,这足以证明,我们平时常见的、引以为豪的台上(场内)功夫,却很难在街头(场外)的突发事件中制服根本没练过搏击的小混混们!其中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就是比赛不等于实战,街头打斗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却是真正的实战。传统武术本身就源自战场上的杀伐之术,怎么可能没有实战价值?用搏击比赛来衡量传统武术的实战性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可是如今,传统武术界确实缺乏实战能力,这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首先,过去的实战高手几乎都是职业武师,训练方法都是以实战为目的的,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功夫,造就了同样难以想象的功力。而现在根本就没有职业练传统武术的,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时间练武术?等到退休有时间了,身体退化,想练也练不出来了。所下功夫连老前辈九牛一毛都赶不上,怎么可能会有理想的实战功力?其次,现在很多所谓的传统武术习练者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传统武术,以为套路就是武术,喂招、说手、对拆就是实战,根本不清楚实战功力是如何训练出来的,这样糊里糊涂地练,就算下再大功夫,也是南辕北辙!而一些武术“大师”们为了名利,故意将武术神秘化、玄虚化,对传统武术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即使这样,当今仍然有少部分练传统武术的很有功夫,虽然远远不如以前的老前辈了,但也绝不是不能打!

 

 

比武中克敌制胜是由各种综合因素决定的,传统武术早已有科学、全面的总结:“有心打无心,有法打无法,手快打手慢,力大打力小。”“有心打无心”是精神层面上的,胆气胜人,出手果断、勇猛;“有法打无法“”是技术层面上的,合理运用武术攻防技术;“手快打手慢”是能力方面的,以快取胜,凭借速度制敌;“力大打力小”同样是能力方面的,这里的“力”不单纯指肌肉力量,还包括传统武术中特有的各种劲力。以上四条,只有综合因素占有优势,才是制胜的法宝,仅有单独一方面优势,还不足以稳操胜券。

 

 

李树栋秉承着文武兼修的理念,致力于武术文化研究,为八极拳乃至武术文化的传承、弘扬而不遗余力。他习武,不是为了参赛表演,不是为了成为武术家,只是为了把先辈留下的宝贵武艺练好,悉心传承下去;他练字,不是为了参展,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只是向古人学习,把字写好,体悟传统文化内涵。他认为,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很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拥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反之亦然,文化是沉淀在血液中的,不是只靠书本就能学到的。他在教学中,把规律性的认识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地启发学生思维,认识到哲理,从而解决问题,通过武术的形式让他们理解深刻的传统文化。很多学生感触颇深,不仅学到了武术功法,还运用习武中掌握的规律、哲理,用简单方法成功解决了看似很复杂的事情。李树栋已过花甲之年,他表示将用一生去修习、体悟优秀传统武术文化,总结、完善其体系,将其传承、弘扬,让更多人受益!

20180424032015937.jp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