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区别与联系
2019-01-24 14:42 来源:世界太极拳网
63696
分享到

20110707154308.4.jpg

拳论云“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故有拳家将“开展、紧凑、守中”形式上的区别,作为判别杨氏拳大、小、中架的标准。笔者以为不然。太极拳是练圆的拳,无圆不太极。此圆可无限大,亦可无限小,故小架紧凑亦可开展,大架开展亦能紧凑,中架守中,既能开展,又能紧凑。究其何时紧凑、何时守中、何时开展,皆取决“因敌变化示神奇”的需要,又岂能以固定不变的模式机械应对之。

   还有拳家认为,“杨氏太极拳拳架按姿势的高低或动作的幅度分为大、中、小架”。笔者以为,此说亦未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只是停留在“拳架形式”上看问题,而要弄明白杨氏拳大、中、小架的区别,则区别不在形式而在内容,不在表象而在实质。

   那么,杨氏拳大、中、小架到底有何区别呢?

   小架即用架,今人习惯上称“少侯架”;中架即练架,今人习惯上称“健侯架”,此二架均为杨氏拳母架;大架为母架的改造架,为杨氏拳子架,今人习惯上称“澄甫架”。

20110707154328.4.jpg

   小架、中架与大架相比,内容、练法要丰富、复杂得多:同是揽雀尾掤手,小、中架有肩圈、胸圈、腰圈三道圈,大架改造为一道胸圈;同为三趟云手,小、中架有一开一合、两开两合、三开三合之分,大架改造为一开一合;同为两趟倒撵猴,小、中架有猫扑、採挒肘靠之变手,大架改造为一翻一开走定势;同为玉女穿梭,小、中架含有偷桃、辘轳、簸箕、传梭等拳势变化,大架改造为只取定式走四隅角;同为转身白蛇吐信,大架减去了小、中架雀鹊穿枝变手;同为左右分脚变转身蹬脚,大架抽掉了小、中架中的挂树……篇幅所限不能式式列举。概而言之,大架是杨澄甫对父健侯、兄少侯拳架加以改造之修定架。

   小架是杨氏拳快架、用架、技击架,中架是杨氏拳的慢架、练架、功力架,大架是在杨氏拳原有用架、练架基础上,出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汰劣(如震足、发力等)存优、普及推广、改革更新等方面考虑,而形成的杨氏拳新架。

   这就是杨氏太极拳大、中、小架的实质。

   武术是冷兵器时代的宠儿,杨氏拳用架、练架适应“露禅闯天下,班侯打天下”的需要,是纯粹的武技拳学;而杨氏拳大架的问世、“定型”,则标志着杨氏拳从单一拳学向医疗体育、强身健体、养生怡情、博击防卫等多功能的转轨。

   杨氏拳小架圈小劲坚、刚猛霸道,动作秀美高难,健侯长子少侯先生独得其全,清末民初时成为该拳系的代表人物。少侯性情孤僻暴燥,选择传人条件极为苛刻:“一不教看着不顺眼的;二不教不是学拳料的;三不教经不起打骂的”,是个有名的“三不教”。小架学练难度较大,加之少侯教学循规蹈矩、死板刻薄,尝言“祖宗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我怎么学的就怎么教……”,学员难以耐受他那种残酷的训导方式多敬而远之,因此,非有特殊机遇、缘分者不能得之,而这正是杨氏拳小架缺少传人的主要原因。1925年陈微明《太极拳术》载:“少侯传田兆麟、尤志学等,许禹生亦从少侯学”;1937年吴图南《国术概论》载:“少侯传东润芳、马润之、尤志学、田兆麟、乌拉布”;见著于媒体报导的少侯传人有田兆麟、吴图南、顾履平、张虎臣(笔者按:2006年河北永年永年太极拳志》所载,与之相仿)。

20110707154351.4.jpg

   从有关资料分析,诸前辈所练杨氏拳小架均与杨澄甫定型架的动作名称、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笔者按:此事可证大架源于小、中架,本文将在第三节《张虎臣先生传教的三个套路一趟拳》中展开论述),所不同者在于拳势复杂、拳速奇快、身法变化相异,风格不同而已……

   杨氏拳中架螺旋折叠、乱环迷眼、动作优雅细腻,健侯先生是该拳架代表人物。健侯性情祥和,民国初期太极拳面临发展机遇时年事已高,大部分弟子遵嘱转到其子杨澄甫名下,2006年永年撰《永年太极拳志》173页载,健侯传人除长子少侯、次子兆元(早死无传)、季子澄甫外,门下只列许禹生一人。

   吾师张虎臣先生言,健侯架和缓畅舒,不快不慢、不刚不烈,拳势如长蛇盘旋飞舞,练之极长功力,是杨氏拳快架、用架的基础架。从1921年许禹生所著《太极拳势图解》观览,书中图片,虽有中架粗框,却非中架原样,反而与杨澄甫1919年拳照(详见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无大区别。由此可证,许禹生亦对杨健侯所传之太极拳做了改革,且改革的思路与杨澄甫基本相同(笔者按:清末民初,冷兵器时代结束,是中国武术各种派别图生存、谋发展而互融借助、兼包并蓄的时期、故有识之士,特别是太极拳的主要传人们,如杨澄甫、许禹生、吴鉴泉,王茂斋等,不约而同地在探索太极拳发展方向,从而掀起了太极拳改革浪潮)。只是许禹生当时社会活动极多,直接从事太极拳教学机会极少,其传人除山西王新午、北京张虎臣外,不见有其他传人的信息披露。

20110707154412.4.jpg

   若议杨氏拳大、中、小架间有何联系?笔者以为三种架别练法不一,功能有别,其实质均为杨氏拳技,只不过各有侧重面而已:小架致用、偏于技击;中架主功、偏于增长劲力;大架体用兼备、利在普及。大中小架三者交相辉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组成了完整的杨氏太极拳体系。

   小架高难,中架复杂,非悟性风慧者不能学;大架脱胎于中、小架,易于普及人皆可练。大、中、小架恰如三层梯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难登堂入室。依笔者教学经验而论,三年大架后再学中架,中架一年后再学小架,效果较好。

   小架拳速迅捷,动作高难,难在快而不乱;中架拳路过长,拳势繁复,难在缓而不断,体力不足者难以支撑,二者均不易普及。我师张虎臣先生生前曾言,他年轻时在用架、练架上下过苦功,晚年后练的最多的还是预架(笔者门内称大架为预架,下同)。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愚已年近古稀,(除特殊需要)最喜欢的、练的最多的是预架,原因在于中、小架过于累人,不如大架清心安神、自在舒服、安逸也。

   笔者启事:近期在网上看到田嘉颖先生一篇文章,言其父田兆麟前辈小架练法,有揽雀尾三道圈,云手有一开一合、两开两合、三开三合之说……这与吾师张虎臣先生所传拳架练法极为相似。笔者愿向少侯拳系各支派传人学习,以祈相互砌磋交流,将少侯师祖拳艺发杨光大。

20110707154441.4.jpg

少儿武术网1.pngf6d18573b182eb7c45ce531ee3e63182.jp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