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秘歌》原文:
无形无象 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 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 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
当代太极大师吴图南老师生前特别珍爱《授秘歌》,并且一而再,再而三讲解它的内容,体悟它的真义,找到太极拳修炼的方法。
《授秘歌》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太极拳的外形运动只是太极拳锻炼的初级阶段。但外形锻炼也要达到“松、静、柔、软、圆、轻、慢”,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都可以收到健体强身的效果。这就是之所以太极拳能这样普及的原因。但是太极拳的高层次的修炼要修道悟理,要进行性命双修、形神互修,还要内外兼炼,以达到不仅身心轻安,还要修道养寿长生以及获得内功,进而能实现高层次技击的防身之效果。这就是“道驭拳”“拳合道”,最后能实现“天人合一”这一人类修真之大道。
下面将叙述根据吴老的教导我多年练太极拳实践的体会,以飨读者并抛砖引玉与同道分享。
太极拳《授秘歌》虽短短的四字八句,但内容非常丰富,它告诉我们修炼的方向是大道之修,而非小道末技之求。它告诉我们要懂得“有无相生”和“动静相因”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要进行的是“还原之修”,即要从“阴阳两仪返太极,太极返无极”。文中明确指出其目标与归宿是“尽性立命”,原理和应用是“无形无象”;身心修炼和技击实用是“全身透空”;应事接物和防身接手要“应物自然”,修炼方法是“西山悬磬,虎吼猿鸣”;其效果是“泉清河静,翻江播海。”
(一)无形无象
“无形无象”描述的是“大道至无之修”、“太极混沌之炼。”“无形无象”即是“天地未开”的“至无至极”的“无极’状态,又是太极混沌,阴阳未判的太极状态。
太极源于道家,其理论根据是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道德经》集道家的大成,讲的是“修道养寿”的学问,又讲“兵’的学问,总结了上古三千年,又延续了后三千年,太极拳修炼和兵技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吗?
1.大道之理
《道德经》第十四章讲“道”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第十一章指出‘无’是根本的,‘道’即‘无’。这些例子都证明了天下万物有了“无形”之“道”才能起作用。
《道德经》第十四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章说明“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最后“有”又归于“无”,这“无”就是道的本体。所以修道之法是“无形无象总归无”。
《道德经》第二章:“有无相生”。这一章说明修“无”能生“有”,“有”终须归“无”,这就是修道的根本。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虚),而用之或不盈”。这一章说大道是虚空无形无象,但它的作用是无尽的。
以上说明大道是无形无象,一切生于无,一切又归于无,有了“无”其作用是无尽的。练太极拳也只有“无形无象总归无,有无相生有归无”,才能有成就。 道家经典文献《灵宝毕法》说:“金浩曰:道本无也,以言有者非道也。道本虚也,以言实者非道也。
《钟吕传道集》:“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金华宗旨》:“大道以虚无为体,以隐现为用,故须不住于有,也不住于无,而气机通流”。
从这些道家经典文献中可看出大道要以“虚无为体”,所以太极拳之修炼亦要以“虚无为本”。
2.太极之理
太极与无极的关系,在《道德经》里亦说得非常清楚。
《道德经》四十三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台湾何经伦先生说:“道指无极言。一指太极言。二指阴阳言。三指阴阳二气相交所生的第三者。只要两气能生三,则所有阴阳两性相交,都能生三。似此生生不息,于是乎就是万物。”何注:“道生一,是无生有,也可以说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是由太极生阴阳。二生三是由阴阳二气相交而生第三者。三生万物,是阴阳二气相交既可生第三者,则所有阴阳二性相交,都生第三者,似此则阴阳物类生生不息,就有万物。”
司马光曰:“道生一,自无而有,一生二,分阴分阳,二生三,阴阳交而生和。三生万物,和气即合而生万物。”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