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之殇——我们是如何失去信仰的
2018-08-24 21:54 来源:中国功夫史作者:扇贝君
26598
分享到

4ffce04d92a4d6cb21c1494cdfcd6dc1-18.jpg

(一)散打起源于1979年,当时属于国家大力发展国民体育的状态,很迫切的需要一项本土技击项目。另有传闻是因为当初国家套路队东行日本表演,技惊四座,日本武林敬为天人,派代表登门求教实战技击,结果代表队没有会打的,大尴尬。此事大大刺激了祖国发展散打项目的进程。

(二)任务发给了北体,北体几位武术名家果断拼凑了几本书出来,然后培养运动员的任务落到了什刹海体校。而那本书成了后来武术热一众武术教材的模板,也是散打被称为“拳击加跆拳道加摔跤”的罪魁祸首,尽管当时中国还没有跆拳道。

(三)什刹海体校【八卦掌出身、儿时学过拳击且有多年摔跤比赛经验的】梅慧志老先生在【摔跤名宿】李宝如爷爷和【套路之神】吴彬爷爷的帮助下攒起了宇宙第一支散打队,当时的阵容按现在看法就是个十足的坏小子军团。

(四)梅老爷子的技术体系基本决定了早期散打的技术方向,当时大抵分两个方向。骨架大的打开掌迎击,骨架不够的打摔法。拳法系的拳法技术和现代拳击技术相差挺大的,一方面是早期散打是不允许连续重击头部的,所以在拳法上更求精准度和命中效率。而摔法流秉承的是现在禁止的伤害流,砸合两字是技术纲领。

(五)紧接着发展起来的是辽宁河南,之后全国陆续起来了。北京队曾输送选手南下传拳,南方旧武林势力很守旧,之间很多故事。想立棍儿就得本事盖着,当时北京散打队曾n次按老理设擂,打服了中国武林旧势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信高手在民间的原因,要真有恁厉害当时早出名了。

(六)在当时的擂台赛传统门派里最露脸的是通背。传统武术套招里头需要反应的基本都是骗人的,共同特点是对方打一个动作你打一串儿,而传统武术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闭着眼睛也能打”,这点通背做到了,这也是古话“拳遇通背亡”的缘来。通背能救怂人。(按传武大神说法,这段露活儿了啊)

(七)当时比较可惜的是大成拳,大成真挺棒的,当时一度想把大成队伍拉入散打队,大成名家崔先生还曾短暂当过散打队教练,至于网上有过的他老人家曾暴打梅老爷子,想想就得了。那时候的散打规则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一方面为了维护体系特色,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拳击手过来欺负人所以是不许拳法连续重击头部的,但大成拳到这会儿犯轴了,誓死捍卫自己的权力,不欢而散。

(八)同期发展的还有太极推手,其中某佼佼者对散打表示强烈不屑一顾,在切磋中被四次撂倒并分别扔向房间的四个角落,此后消停,此事人们大多讳莫如深。

(九)散打发展有两个里程碑。其一沧州永恒杯大擂台,我们如今常提到的一些关于打擂的武林故事基本出于此。其二京港搏击会,散打第一次走出国门,中国散打人第一次审视自己。

4ffce04d92a4d6cb21c1494cdfcd6dc1-19.jpg

第二回主要是讲外战了。

沧州大擂台,北京武警队守擂,北京队扶擂,我时常怀疑这可能是体育史上观众最high的一场比赛。6000人体育场早早爆炸,坐席再无意义,为了维持秩序警察甚至鸣枪示警,再到后来人群把观众席一角都压垮了。内个时候,祖国百姓是真心尚武啊。公然设擂当然少不了民间武人挑战,每到这会儿是散打运动员们最开心的时候,这不是拳种差距,是体育馆和公园的差别呀。后有人坚决要求不带护具不戴拳套无规则,散打欣然应约,开场一个低扫或者一个直拳,对方就吃痛转身逃跑。那就是没练过打的,脸上就没挨过拳。

京港搏击会,中国搏击最大的里程碑,我至今也想不懂为什么这个会被埋没在历史中。1990年,中国搏击第一次走出国门(当时香港得算国外吧),第一次脱下护具,第一次和泰拳正面刚。然而,赛况很凄惨。如果你想知道到底有多凄惨,最好找个当年的老运动员摸摸他的胫骨。8场比赛,1比7大败,只有杨广军凭借坚决贯彻打防反,得空就摔赢下唯一的一场。第一次外战,散打人方才意识到,即便自己努力革新了技术,提高了训练,身体的差距仍然天差地别。此前从没想过,脱了护具后肚子挨上一膝会那么疼,胸口被抽一腿会背过气去,大腿被踢可以那么疼。悻悻回京,梅老爷子坚决在训练中加入身体强度训练,这在当时可谓十分大胆,用额外项目占据比赛时间很容易危及全国比赛成绩。此后,京港搏击赛六年连胜。 另说,京港搏击赛的促成者和主导者是谁会十分让人惊讶。

紧接着就是新纪元,入全运,取消了头部重击限制,蜕变成了完全体的chinese kickboxing,紧跟着牛逼爆了的南北对抗赛打开了中国散打商业赛的先河,并打造了早期大神陈超。直到这时,中国散打、中国搏击一路走高。

接下来就是发展的巅峰了。由一场中美对抗赛打开局面,商业散打时代到来。2000年散打王出世,赛程够密集,选手质量保证棒,再加上每个选手带一个武侠外号,出场前非得打个套路,对极了中国观众的口味,火爆全国。涌现出了柳海龙、宝力高、苑玉宝、郑玉蒿等等等一大票格斗明星,个顶个能打的格斗明星。最牛的是在个级别冠军落定后,还会跨级别交叉作战决出总冠军,各场超级战极具看点。散打迎来了最好的时候。

在散打王的促进下,散打正式脱下了护具,全面硬朗化。紧跟着,中国格斗史上最爽的时候到了,中泰对抗赛正式开干,注意!这不是用规则欺负人的中泰,也不是自由搏击的中泰,是综合规则!!可以用中方的拳腿摔,也开放泰国的膝肘内围,虽仍然采用中国的加分制,但减小了摔倒的分数,加大了击倒的得分,不可谓不公平,双方均由官方直接选派运动员。连续四届,濠江之战、曼谷之战、广州之战、我忘了是哪儿之战,堪称国际最高水平。(别跟k1比,中泰就是中泰,不是自由搏击,打击频率比起来就不是一个东西)

濠江之战,此战中中国最强者为柳海龙,泰方为帖帕里,均优势胜利拿下对手。大比分5:2中方获胜。此战大抵就是之后好几场的范版,泰国狂轰乱炸,中方闪转腾挪,泰方力求贴身连续发力,中方侧踹控制,泰方掩手近身直接被大摆拳砸得东倒西歪,如果成功贴身了泰方必然马上展开内围打击,中方马上放倒对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分了胜负,场场剑拔弩张。这时的中国散打队由管建民教练教练领导,力求凭借过硬的基本功正面破解远远硬朗过自己的泰拳。另说这场比赛柳海龙两次把对手扔下擂台,大开先河,之后几届中方选手乐此不疲的这么犯规。

二战曼谷,泰国很有脾气,直接选在了泰王生日一天打。(也能侧面说明当年这赛事泰国有多看重吧?)泰方好手尽出,中方也派出了格日乐图、苑玉宝这一级别的顶级高手,可惜俩都遗憾输掉了。最后中方1:4大败。但磕上了泰拳顶尖高手,比赛极具冲击力。唯一赢下比赛的王三侦曾在泰国训练过,对泰拳了解充分,备战全面,赢得很刚强。

三站广州,柳海龙、郑玉蒿领衔。本场比赛中方经过了充分备战,6:1大胜。

最后一战,我忘了在哪之战(貌似曼谷),双方都po上命了。此战成就了宝力高最帅的一场比赛,成为第一个在泰国ko泰拳手的超级散打王,惊天一腿直接让对手选择了退役。(真没死,跟本人求证过)而韩磊硬吃下省过的一场比赛也成为经典。最后中方3:2获胜。有传闻在前四场2:2后,泰方有意主场优势黑下第五场比赛,回合间中方教练无奈同宝力高说“不ko估计就得输了。”宝力高果断重腿k掉对手。

紧接着,跟pride倒台一个感觉,散打王莫名其妙就垮了。然后就是体制内人员更迭,大刀阔斧变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穿回了护具,商业赛停滞。待到05年武林风回归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大娱乐时代,再难掀起波澜。散打自此再难抬头。

4ffce04d92a4d6cb21c1494cdfcd6dc1-20.jpg

(一)散打早期南下传艺诸事

众所周知大多数事儿上,南方总比北方讲究大,设立散手项目并从北京请人指点技术引起了很多地方的当地武术人的勃然大怒,觉得“干嘛叫外人,我们就能打啊!”这时候就只能打才能证明了。

湖南某地,是当地武人站两排,中间间出条小路,路一头放一桌子,桌子上放着钱。散打人想立足,就得从这条小路径直打过去,拿着钱再打回来,这算是本事能在当地盖着了,可以获准传艺。结果当时的散打运动员一看,直接抱着个曲臂冲进去了,拿着钱又直接冲出来,全程没到几秒,双方大囧。

江西某地,登门求战,自称当地药功传人。双方一照面突然就掏出了个小眼药水瓶一挤喷了散打运动员一脸氨水,散打运动员一下子笑出来了“小时候我家邻居就是个化肥厂!”闭着眼睛暴揍该“药功”高手。

忘了是哪儿,当地要求公开打擂台,定了场馆还卖了票,定得下午打,上午散打运动员一看,外头熙熙攘攘堵着几百当地武人,义愤填膺就是群殴的架势,散打人无奈跑路。

三个故事,都是我师父亲历,也算是回顾一下旧武林。

(二)京港搏击会

这其实是大梗,80年代,香港商界巨鳄霍英东曾亲自到北京考察中国武术实战,盖因为霍英东本人痴迷武术,适逢当时国际舞台上自由搏击开始兴起,他看到好手就没一个练中国武术,大为不甘。于是凭自己的关系打通官方关系,在1985年掏腰包在北京组织了一次香港大陆两地武术交流,并力求常态化。因为当时两岸关系敏感,体育比赛审批极其严格(其实就是祖国怕输),在多方努力之下,京港搏击会成立,会长是香港影视大亨——向华强。

首战惨败之后,什刹海简直就是一片凄风苦雨,梅老爷子一心脱下护具全面提升,这在当时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讳,当时的京港搏击赛在上头的人看来就是个两地交流活动,想的全是香港回归和平友好,但运动员想的不是那么多啊,就是赢下比赛才牛逼,在那几年里京港搏击赛就是个压在北京队肩上的一个得不着啥好的额外任务,而北京队就是在这种恶心的环境下,拼出了之后的六年连胜。

(三)散打王

昨光顾着说外战,忘了说散打王时代另一个很牛逼的事儿。即什么才是散打王和什么才是超级散打王。 在当时每年决出了各级别冠军之后不是就完事儿了,而是各级别交叉再打一回,因为这个玩儿法出来了许多经典大战,65的格日乐图打85的乔小军,70的张家泼打80的那顺,75的柳海龙打无差的任艳兵,绝对视觉冲击力爆棚。在这轮洗礼之后站到最后的王者才是散打王。2000年散打王被柳海龙拿下,那是当之无愧的强者。

2001年,同为75的苑玉宝打败85的乔小军加冕新散打王,苑玉宝的边腿技术及其标准,人称苑鞭腿。散打王只能有一个,于是柳海龙和苑玉宝得打一场,那场比赛太棒了,赛前新闻发布会,苑玉宝说“只要到了台上,就得让他尝尝我的苑鞭腿。” 柳海龙回呛“我的柳腿披挂也不是吃素的!” 话题选手打有意义的比赛,新闻发布会互呛,塑造选手个人特点,当时的散打王掌握了成熟的搏击体育运作所有的点。 比赛结果,柳海龙击败苑玉宝加冕超级散打王。

2002年,宝力高加冕散打王。比赛期间,镜头多次指向坐在台下西装革履的微笑的柳海龙。拿下头衔的宝力高在台上欢呼雀跃,捧着奖杯高声呐喊,柳海龙适逢其会的登台,两人皮笑肉不笑的拥抱。向观众昭示,真正的决战还在后头。(这套路现在ufc还在用)

03年开年大战,柳海龙宝力高巅峰决战,依我说这是中国散打史上最牛逼的一场比赛,两个选手基本代表了散打的最高水平,赛场观众席爆满,六个台柱每个台柱都贴着不同赞助商的logo,中间印着偌大的红牛,两个选手各自的短裤上还印着赞助商的名字,尼玛我们在2003年就能让搏击比赛成功商业化了。 两人鏖战五局,打得惊心动魄,最终柳海龙赢下比赛卫冕超级散打王。紧接着散打王倒台,柳海龙成了中国散打史上最高荣誉获得者。

(四)后散打王时代

时至今日,许多拳迷已经在无法想象曾经散打的光辉,甚至自卑到衡量一个散打运动员的成就要看他的自由搏击战绩,这事儿挺恶心的。我时常会想,在这个世纪的伊始时,这个世界上拳迷最多的搏击选手可能不在k1,也不在pride、ufc,他就叫柳海龙,家住山东。

后散打王时代。我不敢想如果散打王还在那会怎样,但散打王就尴尬的终结在2003,这个可怕又尴尬的时间点,因为紧接着就是网络崛起,超级女声带来的娱乐爆炸,人们再也不会像之前很多年会因为失去一个东西而内心空荡荡,因为世界开始随时给你无数的信息,你可以随时认识无数的新人。

并非没人想继承散打王的光辉,后来起来了不知道多少挂着散打王羊头的比赛,但这些急于捞钱的商人并不懂想要撑起一场比赛,除了丰富的铺垫,足够的媒体支持,强大的运动员储备,最重要的是要有故事,人的故事,决斗是需要理由的,观众是需要站队的。你凭空叫来个外国人就说是某国拳王,拉出来个刘老六就说是中国散打冠军,他俩莫名其妙打一场就出来条金腰带。这样的一场比赛你凭什么要我像看柳宝之战一样激动?他们都是我眼看着披荆斩棘打出来的冠军,而他们决战的胜者就真的能代表最强的存在。这是人的故事,那能一样吗?

05年,武林风出世,其时民间比赛再没法调动体制内顶级运动员,而民间那会儿哪有几个高水平俱乐部,武林风只能利用退役专业选手,利用民间爱好者打百姓擂台,带着剧情vcr打中国wwe,硬生生的造出了自己的搏击明星。顶着全国“高端搏击迷”的骂造出了中国自己的搏击生态。

可我不知道这对不对,因为这再也调动不起当年人们全心全意为家乡选手加油,然后议论“这个人就是全中国最能打的人!”的心了。走上了一条娱乐不过超级女生的娱乐道路,沦为了填充电视时间空缺的工具。几年下来,人们甚至忘了搏击是体育,是个和足球篮球一样,带着荣誉需要观众买票支持的东西。 再加上自由搏击的崛起,隔行如隔山,散打国手们即便真的想再去拼一拼,也胜负未卜了。而少了职业擂台历练的散打,越来越像乒乓球,越来越像石头剪刀布,竞争力也越来越不够了。

2017年,散打王重启,但时代不一样了,隔了14年,只能祝好运吧。

后记

散打发展史可分为这样几个时间段:

一、原始阶段这个阶段基本持续了整个八十年代。因为选手出身不同,来自各式各样的传统武术,且规则意识尚且不够充足,导致技术特色明显。前头提到过,这会儿有北京的开掌迎击和抱摔重击风格,一半儿来自以八卦掌为主的传统拳法,充分贯彻了散打的散字,步伐灵活,又具有压迫意识,重击相当棒,在当时是最被外省忌惮的一群人,在那个省队意识无比强的时代,其他省队甚至常会采取“浪费一个人”来主动犯规或者创造犯规来给打下去,避免后期威胁。 另一半儿则来自中国式摔跤与自由式摔跤,秉承砸合二字真言,在摔法中制造重击,正是这个打法,称霸全国。

4ffce04d92a4d6cb21c1494cdfcd6dc1-22.jpg

辽宁队的腿法,辽宁队是由戳脚佟庆辉老爷子发展起来的,老爷子对于韧带有一股近乎偏执的热情,当时辽宁队满天飞的快腿独树一帜,元祖大神庄海、乔立夫均来自于辽宁队。另外辽宁队由于腿法出色,抗接腿摔能力也十分卓越。

再就是河南队,河南队的风格还是很少林的,昨儿还在知乎里跟人讲到这儿。河南的侧踹即便到了现在还保持着当年的劲头,发力极其完整。在摔法上,河南虽然没北京能摔,但河南相对更会接腿。

与此同时其他的省队也在快速发展,并开始积极互相吸收各省的优势动作。在这时的擂台上,还时有出现各种摆着喝醉的架势、学猴子、学螳螂的选手,但人们已经开始慢慢地剔除仪式化动作,而去思考动作本质直接的目的性了。

而此时的三大根据地,也基本奠定了后来散打的综合技术体系。以弧线拳法为主,善于迎击、腿法求快,在高速移动中出腿、接腿摔、远踢近打贴身摔。大体说,从1979年出现到1989年成为国家正式体育项目的十年间,散打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特色技术体系。

二、规则调整阶段

在散打发展史上有个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点,但时常常被史家们忽略或当成劣根,就是早期的“拳法不能连续重击头部”。

我始终认为,在任何一个单一格斗体系下的“抱残守缺”是没错的。就像极真空手道最终选择了不打头、传统空手的一击、萨瓦特的不用胫骨、乃至于拳击的只用拳锋,这最后都起了维护技术核心的工作。须知决定技术走向的最终不是祖宗、而是规则。

中国武术偏向打一照面,这习惯是从马战时代留下来的。散打的动作就全是在双方从远距离外相互靠近的一照面间展开的,且不说侧踹阻击、接腿摔,在只有一次重拳机会的时候,就必须将它发挥在最好的时候,那肯定是伴随着距离变化的迎击;而打完一次重拳之后,就必须得有距离变化,不然就得被还击。所以要么马上进入贴身进行摔法,或者马上侧向移动过这一照面。 这么长一段,就是想说,直到现在,世界格斗界里距离感最好的还是中国人,散打和中距离对攻的踢拳就不是一个东西。


4ffce04d92a4d6cb21c1494cdfcd6dc1-23.jpg

三、高度发达状态

两个重要时间点,1996年放开连续重击头部(可能有误差,没找到资料验证,按脑袋里的写了),1998年脱掉护具。也正是这才有了散打王的空前盛况。这会儿的中国散打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状态,散打王造就了高度发达职业状态,并催生了第一批散打俱乐部。规则放开的中泰,甚至于散打运动员的国外职业赛事试水。安虎滕军的K1 GP征程、张家泼的K1 MAX征途,虽然最终成绩不好,但也绝逼打出了风采。而从比赛场面上也能侧面看出——纯散打,是真不适合踢拳规则。 在规则相对开放的修搏比赛中,郑玉蒿连续速胜终结掉两名对手在总决赛会师安迪骚娃,加时赛憾负,拿到了亚军。(这个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没啥说的)另说,看看比赛现场环境,郑玉蒿可不是“去国外大赛开开眼”

在那个时候,中国搏击可以说是不亚于泰国的,散打选手在踢拳规则下打不过泰拳手,但在站立式中最开放的中泰规则又能赢回来。然而正是这时凸显出的散打在踢拳规则下的无力却莫名触动到了一些权贵的痛点,这也正是没落的开端。

散打王后期,眼见着中泰对抗赛里中方的重击和抗打弱于泰方,借地利之便,广东队开始大规模引进泰拳训练。尼玛我是服了这个脑洞了,恁身体强度不如人家是因为训练强度和比赛频率比人家小,这就直接练泰拳去了,可真是鲁迅爷爷的拿来主义了。这的确使得短时间广东队具备了更好的商业赛能力,可长时间下来,技术越来越走偏了。

再一个致命的点在2003年,这一年是中国散打的尾声。散打王倒台;重新穿回护具;击打头部累计积分。自此打破了过去二十多年养成的距离感、自此打破过去五年磨出来的身体强度。在打击头部累计记点的情况下,运动员更多的开始倾向于中距离拼反应蹭点,正式成为国际踢拳擂台砧板上的肉。各种论坛里谈散打总爱提到散打泰化,其实那不是最致命,最可怕的是这一年因为上层的自卑而开始的散打踢拳化。肉食者想的也挺好,我们减少外战闭门苦练,然后大技术向踢拳靠拢,过个几年我们的运动员再去国外打,就没问题啦!

2007中日无双战,嘿领导,今天未如你所愿!踢拳我们依旧打不过外国人,可我们却再也没法打一场散打王了。

我就时常在思考,一场mma比赛里,站立大神被柔术高手降服,他回去就废寝忘食苦练柔术,这真的对吗?玩儿别人家的东西,你玩不过人家自己,老铁们,我们不能失去信仰。


二维码.jp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1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