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平纪念文章:金庸与太极|缅怀系列之一
2018-10-31 17:49 来源:中国少儿武术网作者:杜德平
38318
分享到

55.jpg

【编者按】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文学巨匠金庸先生以94高龄逝世!世界武林界人士深切缅怀!北京武术改革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杜德平先生特撰文纪念!

九十又四的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按拆拳解劲的套路可见,镛字由金与庸组成。金者刚也,庸者柔也。我以为凡寿终正寝的一定为刚柔互济,文武双全之士。

为了纪念金庸先生,现将先生为吴公藻《太极拳讲义》所作的跋( 写在文章、书籍的后面,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介内容的文章称为“跋”——编者注)转述如下,供各位参考。

太极拳的基本构想,在世界任何拳术、武功、搏击方法中是独一无二的。我相信这是老庄哲学在拳术中的体现。用在政治上,那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用在拳术上,便是以柔制刚的太极拳。

道理是一样的,以自然、柔韧、沉着、安舒为主旨,基本要点是保持自己的重心,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但设法破坏对手的平衡,并不是主动的出击,而是利用对手出击时必然产生的不平衡,加上一点小小的推动助力,加强他的不平衡。

所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后发制人”。太极拳不动气,不用力。力气的来源在于对手,我只是转移对手力气的方向。对手所以失败,是他自己的失败的,他是被他自己的力气所击倒。如果对手自始至终保持他的重心和平衡,或者,他根本不来打我,他就不会失败。练太极拳的人,应该不会去主动攻击别人。

世上万事万物,永远在变动之中。太极拳的动作看来似乎缓慢,但永不停顿,没有一刻有窒滞的时候。在建筑学上,弧形的线条比之直线能负担更大的重量。在太极拳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要旨是永远保持平衡和稳定。

练习太极拳,推手的训练十分重要,那是凭敏锐的感觉来捉摸到对手力道中的错误缺失,如果没有错误缺失,那么就设法造成他的错误缺失。重要的是,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不能有错误缺失,只要他想来打倒我、攻击我,迟早会有弱点暴露出来。

timg (2)_副本.jpg

保盈持泰,谦受益,满招损,那正是中国人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的要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自己只要不败,那就好得很了。对手败不败,并没有太大关系,他如不好自为之,迟早会败的;他如好自为之,那也好得很。

太极拳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并非纯粹是守势的。老子重视欲取先予,“大国者下流”,强大者不是来势汹汹,而是积蓄力量,让对手气衰力竭,然后乘势而取。

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

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境界罢。

附:金庸和太极拳的往事

1954年1月17日,吴公藻之兄吴公仪与白鹤拳陈克夫比武,由于香港禁止打擂而澳门不禁,故擂台设在澳门新花园。比武被何厚铧的父亲何贤判“不胜、不负、不和”。这场比武虽没有将中国武术打出世界,却催生了两位大侠——金庸和梁羽生。

梁羽生和金庸当年分别在《大公报》和《新晚报》任职,比武前后,香港民众对比武之事谈论不休,《新晚报》负责人罗孚决定在报上搞武侠小说连载。梁羽生酝酿了一天,第三天《龙虎斗京华》便见报。

007f6652dd59d863ea15f3ec5bc0d828.jpg

作者杜德平

金庸也一时兴起,开始以“金庸”为名(原名查良镛),将小时候听来的历史传说,铺排成繁花茂叶,写成洋洋洒洒的《书剑恩仇录》。这场比武之后,梁羽生和金庸两人开了新武侠小说的先河。

(作者简介:杜德平,北京武术改革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

【纪念金庸武林征稿启事】
为了纪念这位百年一遇的世界武侠文学巨匠,中国少儿武术网特向全球武林人士征集以下内容:

1、请您结合个人经历谈谈金庸和他的小说对您个人成长的影响;

2、或者您身边的武林人士也想谈谈,请把这个消息转发给他;

3、中国少儿武术网计划汇编《百位武林人士纪念金庸》系列文章,刊登在中国少儿武术网;

4、同时征集有关金庸先生的合影。

联系微信:13611372390邢老师定分割线.png

后台微信.jp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