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蕾太极队在宁波市传统武术大赛开幕式上表演节目 (姬联锋 摄)
今年54岁的石磊,是浙江宁波晓蕾太极队的团队教练,她告诉记者,她的外公名叫朱国福,是著名的武术家。“我外婆和妈妈都会打太极,我们家是武术世家。”
石磊的外公朱国福曾是中国武术界大名鼎鼎的人物。1929年,朱国福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任职并担任教务处长,教授形意拳,开设拳击课,为国家大力培养武术人才。他是第一个在中国引进和发展拳击运动,第一个用现代观念开展搏击训练教学的武术家,被誉为“中国拳击之父”、“中国搏击之父”。
关于外公的事,石磊从妈妈和外婆那里听了不少。外公去世时,她才4岁。5岁那年,妈妈开始教石磊学拳。“也没刻意学,那时候纯粹是闹着玩的,妈妈教了两套外公编的武术套路,一个叫‘满江红’,一个叫‘蝶恋花’,到现在我还记得。”
外公去世两年后,石磊跟着爸爸妈妈从重庆来到宁波鄞(yín)州,她爸爸忙于皎口水库的修建工作,妈妈则在职工子弟学校担任老师,石磊就在妈妈的班里上课。“妈妈开设了武术特色班,那是上世纪70年代,我们少儿武术队经常去各县(市)汇报演出,表演的武术节目经常获奖。”
见石磊喜欢武术,妈妈便想把她送到武术队深造,可惜当时宁波还没有武术队。后来她们听说邱隘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组建了武术队,石磊便去拜师学艺,吃住都在老师家里。大概花了一个月时间,她学会了一套拳法、一套剑术和一套刀术。
太极可不能落下!
从奉化中学高中毕业后,石磊被分到一家丝绸厂工作,三班倒的工作十分辛苦,她一度停止了武术练习。不过在妈妈的带动下,石磊后来重拾旧好。“妈妈退休后经常锻炼,那时候她学了木兰拳,学会后就来厂里教我。”石磊说。
1995年,下岗后的石磊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练拳,练了几年木兰拳后,她又开始练习太极拳。2006年的时候,她还回到出生地重庆,拜访当地一位太极拳名师。“那位老师是我外公徒弟的徒弟,我跟着他学了大概一个月。”在当年的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在有很多专业院校选手参赛的情况下,石磊获得传统武式太极拳第八名。三年后,在河北承德举办的全国太极拳邀请赛中,石磊获得了太极拳武式金牌和太极剑金牌。
图为比赛中的情景 (姬联锋 摄)
石磊是奉化当地著名的太极拳教头,每周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别人学拳,奉化老年大学和社区学院都留下了她矫健的身影。带着晓蕾太极队的成员练习太极拳更是她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时候发现身边的不少姐妹身体不太好,就开始带着她们练习太极拳。”在石磊的带动下,奉化岳林广场上练习太极拳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今年60岁的周群跟石磊练习太极拳已经10年。“以前哮喘很厉害,经常发作,练习太极拳一两年后就没怎么发作了。”
社区老人在练太极
石磊说,练武健身的效果在他外公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外公朱国福从小体弱多病,12岁时身体状况极差,不能多吃饭,也不能多做事。就医无效之下,家里人带他去当时有名的马玉堂先生那里学习形意拳。练了几个月后,石磊外公的身体开始康复,从此他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
石磊自己对于练习武术的好处也深有体会。“没得说的,走出去比同龄人要显年轻,精神状态最起码年轻10年。”练拳多年,石磊身上也有一些运动损伤,这些,大多是比赛留下来的。“比赛最伤身体,比赛的时候追求动作漂亮,‘架子’低,跳得高,在做二踢脚这样有爆发力的动作时容易受伤。有一次做二踢脚这个动作时闪了腰,我在家躺了好几天。”
练太极让我身体倍儿棒!
石磊经常参加社区的一些文艺表演,为了节目出彩,节目中会增加一些难度动作,这样也容易带来伤病。鉴于自己的教训,石磊告诫中老年朋友,开展各项体育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悠着点,健康第一。”石磊语重心长地说。
已经退休三年的石磊每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太极拳是她生活的主旋律。“外公的后人就我一个在走这条路。我是以健身为主,过得快乐就好。现在是发挥余热,想把太极拳发扬光大。”(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