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施晓能:将竞技武术推向更高的平台
2018-07-06 14:00 来源:婺城新闻网
17930
分享到

17606106_300039.jpg

中国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它是以技击实战为核心,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抗敌强身术。然而,随着近代发展,竞技武术也随之应运而生。相较传统武术,竞技武术主要是以竞技和表演为主,本质上接近于体育。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自2006年开始,施晓能就致力于推广竞技武术,并开设育德武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武术“苗子”。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浙江金华的育德武馆,采访了馆长施晓能。

  自小与武术相伴

  初见施晓能,只见他身材精瘦,弱不胜衣,这样的形象很难跟习武之人联系到一起。也正是因为他从小体弱多病,初中毕业后,家人就将他送到了金华武术学院,希望借助武术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17606107_964813.jpg

  刚开始进入学校时,施晓能还是挺开心的,作为男孩子,能像“武打片”里一样,跟着教练学上一招半式,让他觉得兴奋不已。然而,学校辛苦的训练生活很快让他崩溃,每天早上4点半,他们就要起床绕着操场跑五六公里,一旦速度慢下来,边上拿着长棍的教练就会一棍子打下来,一天中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被训练填满,而且时常受伤。很多次,施晓能都想过打退堂鼓,也尝试从学校逃跑,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学校里接受了2年的“魔鬼式训练”后,19岁时,施晓能从武术学院毕业,来到青少年宫给小孩子当武术老师。然而,此时的他并未对武术有着过多的热爱,用他的话说,“学武术,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原来,他家并不富裕,当时的武校也不如现在,没有一套系统的教学课程,在学校里,套路、散打、跆拳道他都有涉猎,各门派都懂一点,但都不精。不过好学的施晓能并未安于现状,而是抓紧一切学习机会对自己进行深造,因为在他眼中,即便不喜欢,但已为人师表,就要对得起这个称谓,对得起家长和孩子的信任。

  在青少年宫待了3年后,施晓能受以前的教练邀约,来到市文化宫继续担任武术教练。2005年时,为提升自己,他前往北京,本想考取北京体校,可惜事与愿违,只好暂时加入了一支影视特技队。期间,施晓能还曾有过一次出国授课的机会,工资、待遇都很不错。但面对如此良机,施晓能却选择放弃了。“当时我在北京发展,很多以前跟着我习武的学生家长,一天一个电话,问我何时回去,那时身上突然就多了一份责任感。”施晓能说,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就是想培养一个全运会冠军。为了这个梦,也为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他最后还是决定回到金华。

17606108_742542.jpg

  培养一批批武术“苗子”

  2006年,施晓能自立门户,在金华市区高畈街成立了育德武馆,并以竞技武术套路为特色,致力于培养竞技武术的“苗子”。

  施晓能介绍,竞技武术是指高水平武术竞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武术训练竞赛活动,它的特点是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超负荷、突出竞技性。竞技武术,主要分为套路和散打,是‘官方’整理的,以比赛为目的,主要重视成绩。相比传统武术,竞技武术竞技套路,杂耍多如同体操,动作造型花样多变,不枯燥不乏味,极具观赏性、表演性。

  “在赛场上观看竞技武术,仿佛置身在武打片场,真的会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施晓能说。

  因为是比赛,竞技武术对动作都有一套严格的评分标准,要想拿到好名次并不容易。因此,施晓能在日常教学中,都以“严师”自居,“要想成为优秀的竞技武术选手,一般要从6、7岁就开始练,到了10岁以上就要去参赛,经过层层磨炼才能有所成就。”虽然平日里是“凶神恶煞”的老师,但每次带队出去比赛,施晓能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管学生成绩优秀与否,他都会温柔地鼓励他们,他说:“孩子们走上赛场,成绩好坏已经不再重要了,最重要的反而是赛场上学到的自信、经验。”

  这些年,在施晓能的努力下,育德武馆发展迅速。2011年,他的武馆搬到了金华老体育馆,如今占地800多平方米,学生达到了90多人。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的奖状更是厚厚一叠,为浙江省体工队输送了不少人才。

  施晓能说,虽然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的武术,未能复制柔道、跆拳道等同类项目“入奥”成功,确实让他颇感遗憾。但是,武术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更重要的是,武术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遗产,作为武术界的一分子,他有责任把它传下去,将它推向更高的平台。



网站二维码.jp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