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这恐怕是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除此之外,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获得高质量生命的基础,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换言之,有健康才会有一切。
如何才能得到健康的体魄?
武术大师吴图南幼时体弱多病,曾患过肺结核、癫痫抽风。家里人一度以为他活不长。
9岁时,吴图南遇到医生李学裕。李学裕告诉他:“这病光吃药不行,最好配合习武练功。”
于是,吴图南拜名家为师学习武艺。
十年后,他不仅身体健康如常人,还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
由于坚持习武,吴图南在百岁之龄,依然健康如昔,精力充沛。他潜心研究武术史和太极拳,并出版多部著作。
由此可见,习武锻炼对身体好处多多。
有研究表明,武术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保障骨、脑细胞充分的营养,尤其对正在长身子的孩子而言,能促进激素的分泌和软骨的生长。
很多人认为武术只有观赏意义,顶多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发育。
然而这种观点是狭隘的。
坚持习武,不仅能强身,更能强心。
我们都知道,反应迟钝的人无法在学习中超群。因为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往往是与肢体的灵活性是联系的。
18岁时,姜振宇只是人民大学武术校队的一员,还不是一个学霸。
但凭借多年习武打下来的基础,他发现自己学什么都很迅速,更为惊讶地是,他发现自己的观察力异于常人。
他虽然学的是计算机应用,但后来开始专攻最晦涩难懂的心理学,并结合“微观反应”观察研究,成为中国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研究第一人,领导国内首家应用心理应激微反应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
如今,他被人称为“学霸”。
另一位名人也对武术深有感触,那就是棋圣聂卫平。
他曾特意公开发过一篇如何看待武术的文章。
他认为围棋本身就是一种武术,“因为坐着下棋,就是一种天然的练功过程。”
除此之外,他还思考到:过去那些老前辈棋手们,他们生活虽然很清苦,但都很长寿,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他最终得出结论:习武和下棋一样,都需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它们也都浩如烟海,无穷无尽。
事实上,梁启超也对青少年习武推崇备至,他甚至高呼要“以武德贻我子孙”。
他们之所以都对武术极为推崇,除了历史原因,还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健康的身体和大脑才是高质量生命的前提。
笔者的朋友苏珊住在旧金山,她有三个可爱的女儿。
在去年美国举办的摔角世界杯上,她指着一个竖着马尾辫的半大姑娘说:“看,那就是我的大女儿。”
“她今年18岁,已经在伯克利读大二了。”她笑着解释,“从小就带她习武看书,她也蛮争气,后来发现她学什么都很快。”
古语说:文武双全。这恐怕是苏珊目前最骄傲的事情。
苏珊已经开始带着三女儿练习武术和摔角了,尽管她才7岁。
她告诉笔者:“女孩子嘛,防身是第一,但是她练着练着就喜欢了,而且还能出成绩。”
的确,她的大女儿拿下了该公斤级别的第三名。
事实上,武术无法直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它能带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百折不挠的气质,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