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风靡时,跆拳道在校园大行其道,甚至有学校近7成的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都会首选跆拳道。跟风耍帅,这是大众在舆论事件发生时的“站队思维”,他们根本不会深究这项运动究竟适不适合自己。
一度风生水起的校园足球也是如此,极端者甚至将校园体育直接简化为校园足球。好在通过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努力,刹住了这股功利之风,其他体育项目才得以保持发展空间。
对于校园武术,校园足球的影响则微乎其微。甚至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校园就会惊讶地发现,武术正在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
这是为何?
事实上,在校园足球战略之外,各级部门也一直在推动校园武术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甚至亲自发文《国家层面正力推武术项目进校园重点工作》。这是近20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对校园武术首次做出的正面肯定。
在校园推广武术,教育部也大开“绿灯”。201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与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实施武术健身操。
2014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合颁布《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指出“中小学校是推广武术段位制的重点”。按照《规划》,在两年试点阶段结束后,将进入五年普及阶段。数据最能说明改变,截止目前,获得段位的人数已超过90万,其中中小学生占很大比例。
帮助校园武术迅速成长的不止是明面上的政策和各级部门的指导,还有整个社会民意。事实上,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渐成主流。
顺势而为,才有可为。当弘扬传统文化,提振民族精神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时,武术凭借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性,自然而然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前行者”。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武术的传承,关乎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无疑,在进入校园的过程中,武术将会加速转型,以便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帮助孩子成长。校园武术需要时间、政策和民意,更需要孩子和家长的肯定。
事实上,心理学家们经过调查发现,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孩子们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容易取得进步。肯定孩子习武,并采取各种措施来奖励孩子取得的进步,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都会让孩子获得喜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