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术的技术教学中,不能只把武术作为一个简单的体育项目,而是要融入文化的教育和道德的教育,通过肢体的运动,来让学生感受“技术后面的文化”。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学校的教育中,应该把武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贯穿到学校教育之中。只有如此,才能让广大青少年通过武术,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正义进取的人格。
要做到这一步并不简单,武术教师资源匮乏、部分学校对武术认识不足,片面性的认为武术文化属性不如古筝、字画,只是一门“简单的强身健体体育课”,因而很难从更高的维度认识到武术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武术可以强身健骨,但也可以培育强大的灵魂。事实上,众所周知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便是刚健有为的尚武精神,只是今天大多数人片面的将其理解为“君子自强”。没有意识到自强不息的历史,其实就源自于武术中的敢打敢拼,坚韧不拔。
所以,校园习武,重在“文武双全”。只有如此才可以塑造一群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下一代。让整个国家的未来都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