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云泰:填补中国武术史空白的人
2018-05-11 00:55 作者:杨文学
58515
分享到


1.jpg

在武术界,提起习云泰教授,可谓尽人皆知,他是北京体育大学首届毕业生,数十年致力于武术事业的研究、推广,桃李满天下,他是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教授、世界著名武术教育家、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中国武术最高段位九段,从1992年开始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撰写的《中国武术史》填补了“新中国武术无史”的空白。

习云泰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自幼在开滦煤矿俱乐部学习武术基本功,那时的他就已展现出过人的技击天赋,初学乍练就能打败长期习武的人。当时,著名武术家张文广老师的学生何树德先生在唐山教拳,习云泰便随何先生学习武术和摔跤,他尤为喜欢和擅长的是满江红拳,这趟拳由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创编,配以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乐曲演练,唤起人们强国强种、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操。后来,习云泰演练的满江红拳曾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优秀奖。在日伪统治下的唐山,习云泰数次凭借精湛的技击功夫痛打日本特务,为国人扬眉吐气。

考取北京体育学院之后,习云泰不啻于如鱼得水,他随心仪已久的武术大师张文广先生系统学练拳术、器械、中国式摔跤、短兵等,还随有“北拳王”美誉的拳击大师张立德先生学习拳击,并且精通举重、田径、体操、球类等其他体育项目。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第一届高材生,他响应国家“支持大西南”的号召,赴成都体育学院任教。在教学同时,他也不断学习丰富自己技艺,郑怀贤、王树田等武术名家都成为他的良师益友。郑怀贤是内家拳名师孙禄堂的得意弟子,擅长形意、八卦、太极等拳械,曾率队参加柏林奥运会,表演的飞叉让人叹为观止,擒拿技法也极为精妙,同时擅长伤科;王树田是民国期间在南京举办的第一届国考第一名朱国福先生的弟子,擅长传统拳械及技击。郑怀贤老师教学极为系统、严格,在训练时亲自为学生评分,达不到8分者不允许参加比赛。某次习云泰与肖应鹏(后来驰名武林的“猴王”)感觉练得不错,有可能过关,谁料郑老师却只评了7.2分。正是这样严格的训练才造就出他们纯正的功架和劲力。郑怀贤先生的三句武谚让习云泰铭记一生。一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力训练非常重要,花拳绣腿百无一用;二是“练拳不练套,打拳瞎胡闹”,套路训练同样重要,套路是练习身法、步法、协调性、耐力等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练拳不练法,交手就挨打”,武术的本质在于技击,仅仅功力训练和套路练习远远不够,还要系统练习技击方法,方能在实战中运用自如。三句言简意赅的拳谚高度概括了武术的主要内容和训练方法。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起源、演变、分流等发展过程,大多数学科也都有信史著作传世,而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史作上却差强人意。民国期间虽有李影尘等撰写的几部武术史著作,却欠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所见的中国武术史著作却是日本人松田隆智撰写的《图说中国武术史》。为填补新中国武术无史的空白,习教授做了大量工作,广泛查阅、抄写资料,他每天早上拿着两个馒头到图书馆一去就是一整天,《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古今图书集成》……这些大部头的丛书中,只要涉及武术的内容,绝不放过。除此之外,习教授还注重实地考察,他走遍全国各大博物馆,查阅出土文物,走访众多各拳种流派代表人物。正是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兢兢业业的治学精神才造就了《中国武术史》这一划时代的巨著。

如今,年逾耄耋的习云泰精神矍铄、和蔼可亲,谈起武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尽管因年龄关系,他已退离武术教学岗位,但他从未远离武术,从未停止过武术研究,国际、国内各大武术活动上,经常会看到习云泰的身影,他依然无私地指导着后学,为武术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全部力量!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