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在这繁花似锦的武学之中,苌式武技拳学论著,阐述了“中气”与形相合的运动学理,首创了内功“中气”的拳学体系,为古代文献中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内家练气理论。它以培养中气、内炼“精、气、神”为注重的内功技法,集练气、养身、搏击、强身为一体,蕴含着宝贵的拳技及养身的学理信息,是当今中国武术非文化遗产。
苌式武技《中气论》卷三《运气篇》阐述了《养气论》、《练气诀》、《讲正气》、《借行气》、《过气论》、《行气论》、《讲夺气》、《点气论》、《三气合一气》等十篇专著,是系统讲解培养中气,内练精、气、神的精辟论文。这一秘传的内练技法,引导了人体在运动中形气相合、内外双修,使人体在内练修养中,精气得到了滋补,通过培养中气,走向了养身延年的康庄大道。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方式方法很多,然有些人通过某种方式活动,自我感觉良好,而另有某种人误学了伪气功,反而适得其反,身患疾病。练内功要符合修养生息之术,而生命的气机是“精气”,精气旺盛,意气风发而形神兼备。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中气论》淳正精深的内练中气学理,解开了人体内练养身之奥妙,使人类生命质量达到最佳状态,通过练气养身,生命延年长久已不是神话。为什么苌式武技舒缓柔练的形气运功具有增强体质,抵抗外邪、病菌的入侵,强健五脏功能的良好自疗作用呢?这个答案蕴含在《中气论》的学理中。苌式武技“中气学说”集佛道两家内气修炼之术,及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之大成。内练中气、聚气养精、气行五脏起到了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的良好作用。功成之时神清气爽,精血充沛,精、气、神三宝俱现。
练内功行气,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中气”,《中气论》开篇:“中气者即仙经所谓元阳,医者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之中,故名曰中气,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练之则为内丹,武练之则为外丹……”“仙经”是道家术语,称中气为元阳,中医学称之为元气,武术内功术语为精气,三者属同义词,真乙之气即人生以来之精气。人受于父母“秉先天之神以化气,积气以化精,气无形属阳,而化于神,血有质属阴,而化于精,精实而气聚。精必附神,神必借精,精神合一,气力乃成”。后天之气,采天地之气,和饮食水谷津液所化之气团聚中宫“命门”,与先天精气妙合而成,此为练内丹。“盖动静互根,温养合法,自有结胎还元之妙。”“结胎还元”是指返老还童之意,也是内练精气神的上乘境界,正所谓后天返先天之说。
苌式武技独特的“桩功与二十四气”助你长命百岁。初学内功应由简而繁,由易而难,苌式武技桩功动作奇巧,简单易学,有单桩、连环桩。每种单桩只有二式,又有动静之分。入门先站静桩,后习动桩。习练静桩者,修身养心,净化思想,去除杂念,清心养静,这个“静”字是外静内动,内动为意动而身形不动。导气之法通过自然呼吸,意念引导气息升降,使之阴阳二气在体内周流循环。“吸气自肺而心而脾而肝而肾而命门。呼气自命门而肾而肝而脾而心而肺。”吸采天地之气,呼出五脏之气,其意动气行,气血循环周流自脏腑而出于经络,由经络而入于脏腑,阴阳之气,气聚相抱,妙合而成。
动桩是在原地起伏开合,屈收身长而不动步法的练习方式,例如:乾坤桩有呼吸二式,吸气,手臂回屈抽丝上提,两足一虚一实,下气自涌泉穴上行,气提百会而顶,此为阴起,阳气在下辅助。呼气,自百会下行至命门,由裆而过,上行脊背,行于手臂,此为阳气下行,阴气在下上扶。通过呼吸,阴阳二气升降循环,流遍周身。练气之时,先清除思想杂念,使之心静意生,意到身随,柔绵连环,气行如珠,节节贯穿,舒缓流畅,气无间断而生发不息。
苌式武技桩功动势,轻松自然,柔绵舒缓,以腰为轴心,带动手脚肢体,头为统帅,发号施令,其意动气行,气催行动,而形气合一。其势舒展两臂提拉,弓开如满月,气自脏腑而行于经络,阴阳二气中宫交融循环,气沛周身。苌式武技桩功与二十四气的一系列养身内功,应用了中医五行脏体之原理,及道家内气炼丹之妙诀,演化了生命有赖于先天精气,熔炼修生,行气养气,积气以化神,在中宫命门内形成丹鼎,阴阳二气升降循环团抱中宫,旋滚周流,修炼中气道家称之为练内丹。练内丹,即是培养中气,修炼精气神。“神者心之灵妙,触而即发,感而随通,练气归神练神还虚,虚空无极,有灵明不测之玄妙。”这段精辟的武学论文展示了苌式武技中气内练真功之秘诀。
苌式武技中气内练功满之时,练气入神,身体如入云海,心中无我,神灵虚空,精气充实,精聚神顶。这一内练中气而达到养身之目的的武学体系,科学应用了中医学理,内气的修炼,滋补强健了脏腑功能,精气得到了补充,使人体气血、精神得到休养生息,体能获得最佳生命质量与最佳功能状态,此境犹如飞升超脱,神清气爽,益发青春,身轻如燕,超出了一般常人所没有的特殊功效,走向人所向往的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