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圣地,张三丰真人于武当山参悟道家阴阳变易之理,象形取意,开创武当仙宗。祖师创武当太虚拳后,传予丘玄靖等,及后丘玄靖出任武当五龙宫主持,再转为太常卿,获封三代;后清帝喜汉学,文武兼修,见武当太虚拳结构严密,逻辑正位,既是正统的道家养生功夫,又具有深不可测的搏击力量,武当太虚拳遂成清宫秘拳,只授于皇族中人钻研,从此民间罕见。
到清咸丰年间,因缘际会,广东新会伍荣羽先生获清廷赐封“蓝顶拖翎”直棣厅衔,荣封二代龙仔匾额,更获咸丰皇叔破格传授武当太虚拳,然皇叔只允伍氏家传,故武当太虚拳能秘守数百年者,即是此故。及后我国改革开放,广东政府倡导人民将秘法公诸群众,令全民受益,伍氏后人雪波不藏私,开始外传武当太虚拳,经传人叶建成及陈理展挖掘、整理,发展其应用体系,这套“失传”了几个朝代的武当秘拳,终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后武当太虚拳回归武当内家拳祖庭,拳义博大精深,被誉为武当南宗重要武脉。
“太虚”者,无极也。太虚为太极之母,为阴阳未分、混混沌沌、无相无形、变化莫测之时,故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中非常独特的拳法,平时养生,危时制人,蕴涵易学哲理,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绵里藏针,虚实分明,劲力完整,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内家拳法,精义在不平衡中讲求平衡,缠扭中寻找自然,以螺旋劲贴身迫打,有惊人的技击实战力量。
武当太虚拳结合道教义理、医道穴位及经络学问精萃,其“点穴手”有很强的实用技击功能,配合招式营造立体战术,能电光火石间击中对手,后发制人,以穴法封闭对手之内气运行。所谓“凡搏人皆以其穴”,此乃内家拳最富特色的技法之一,为武术、气法与医术的结晶,也是道家对中国武术发展史的一大贡献。
武当太虚拳的基本点穴手法有“两指点”、“斫点”、“指点”、“拳印点”、“手肘点”及“膝盖点”等,各有特色及用处,非经亲授,不易窥知门道。至于点打的穴位有60多处,使用点穴手时,多为一个招式对应三个穴位,同时施用拳斫、肘点、膝撞及脚踩。基本上,手扣内关、曲池及少海穴;脚踩太冲、大敦、解溪及冲阳穴,是以学习时先要了解穴位的位置及功能,然后再配合太虚拳动作,施展时更得心应手。
正是“拳击肩井穴,肝胆俱破裂。足踩冲阳穴,出血见幽冥。云门中府是气穴,打击沉重即昏厥。内关穴若受伤,波及心包经。阳池穴受伤,害了三焦经。”我们明白了经穴的关系后,还要兼顾经脉的运行时间,即内家拳重视的“子午流注”理论,以每日的12个时辰对应人体的12条经脉,把握不同经脉在不同时辰的兴衰规律,按目标需要去选择点穴位置,方能将其效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加上跌法,就能达到“犯者立仆”的内家拳精萃。
点穴之术向来被视为“枕中之秘”,不易轻传。今从师令展扬国粹,是故抛砖引玉,祈能吸引到更多同门一起交流研究,为武当武术作出贡献,以拳入道,以道修真。以下是我对点穴手点打的经脉路线,以及武当太虚拳招式演化所针对的穴位研究,希望有助大家拿捏及体会武当太虚拳拳式的角度、位置及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