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
2018-03-05 15:26
35639
分享到

e11b701d7e01d6b6bfa3c31bfefc3cf6.png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诞生给中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对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水平三中“能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能够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穿着合适的服装运动、跳跃时用正确的姿势着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正确应对运动中遇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 ;在水平四中“注意运动安全对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作出区分和评价。用安全的方法运动在运动中避免粗野和鲁莽动作。”

然而在中小学校中,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体育运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与体育运动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分不开的。同时由于中小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根据人体成长过程中各年龄阶段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各器官系统发育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时而快时而慢,呈波浪式地增长,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变化又有连续性递增的渐进过程,如果在体育教学中不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联系内容,就可能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如何预防和处理中小学校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并妥善处理好,防患于未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从成因、预防及对策等几方面,对体育课伤害事故作一些简要分析。

1、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1.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麻痹大意

1.1.1、 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没有对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健康情况作全面调查。有的学生患有心脏病、肝炎、以及以前骨折过、先天性运动障碍、多动症等等,如果让这些同学和其他同学做同样内容和同样负荷的练习,一旦超过其所承受能力,就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在很多调查中出现,现在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趋势,由于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可能是他们怕大强度的运动,面对剧烈的体育运动无法承受,很多学生在长时间高强度耐力速度的运动项目上出现脸色变白,出现晕厥症状等,也有些报道中出现某某学生在8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体育教师、学校即使送医救治但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经法医调查,属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的的学情充分了解,做好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环节,切不可麻痹大意。

1.1.2、学生服装检查的不充分。在很多的普通家庭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上体育课穿运动服装的,上体育课时会穿宽松肥大的便服或瘦的不能蹲下的裤子等等都可能造成在运动过程中的摔倒跌伤、踝关节扭伤等。特别是很多学生喜欢穿着紧身的牛仔裤,如在跨越障碍的项目中极易发生伤害事故。有的手腕带首饰或手表、耳环,长长的指甲,口袋里的尖锐、硬的物品等等都很有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1.1.3、体育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顾及学生的作业负担、伙食营养、作息制度和恢复措施等,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现在家长特别注意统考文化成绩,学生在种种压力之下有的学生苦战,忽视身体锻炼而造成体力不足。如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体力和营养不支,再加上中小学生循环呼吸功能尚不完善,吸氧能力较成人差,负氧债能力也大大低于成年人。当运动负荷超过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反复积累则发生局部劳损。

在很多的中小学由于学校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的限制,田径场一般为泥土地面煤渣跑道,场地不平,有砖头石块;跑道或助跑道过硬、过滑;跳远起跳板不平,沙坑太硬;跳高海绵垫厚度不够或垫子不够大。体育教师在对场地器材布置不周密细致,这就让学生发生意外损伤的几率大大提高。

1.1.4、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不恰当 

1.1.4.1、对准备活动的思想认识不足。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有的教师在准备活动时让学生绕操场两圈,之后教师不再理睬,而学生为了早完成老师的“差事”在静与齐就拼命的跑,或者说是部分学生的自我展示,致使身体素质差一点的学生和女生在准备活动中开始疲劳,在之后的学练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1.1.4.2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缺乏中小学特点。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有的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这种准备活动毫无区别,毫无特点,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中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1.1.4.3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许多人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中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跳个舞蹈,做几节基本操有花样够新颖就行。但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1.1.4.4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正确姿态,增强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有些老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生年龄特点、水平、气候及与基本教材的关系。例如:天气太冷,应选择运动量大些的动作,重复次数多些的连续操等形式活动;准备活动是强度和量太大导致学生疲劳,至使在后面的教学中由于疲劳而使动作便形发生伤害事故。所以要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1.2、学生方面的原因

1.2.1 学生对运动伤害事故认识不足,抱有侥幸心理。许多学生对运动伤害事故认识不足,有时认为运动伤害事故不过是破点皮,流点血,问题不大,所以对体育老师的提醒不重视,没有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在刚开学上课时一男生脚不小心扎了一个锈蚀的铁钉,我让他去邻近的医院包扎并打预防针,但他笑说没事。他可能表现自我刚强勇敢的一面,我向他讲清利害关系,并强制执行带他去。所以一点微小的伤害都要引起师生的注意。

1.2.2 身体素质差或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身体素质的良好与坏是决定该学生能否完成该技能学习的基本条件,如左右肢体肌力发展不平衡及主动肌与对抗肌力量不平衡也容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如投掷铁饼时的旋转和跨栏时摆动腿着地不稳而使身体摔倒可引起半月板伤害事故。

学生睡眠或休息不好,过于疲劳或伤病初愈体力不之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也容易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运动伤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噪、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都可能发生失误而引起伤害事故。在支撑跳跃、单双杠的教学中心理状态身体状态不佳导致在练习中受到挫折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时在进行下一次练习时往往会发生身体伤害。

1.2.3 技术动作的错误。由于一部分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不正确,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使不少学生受伤。如在单双杠的教学中对技术的掌握不正确而导致伤害发生,在支撑摆动时两腿不能很好的并拢脚绷紧导致身体在器材上的碰撞发生伤害;排球穿接球时,因手形不正确而引起手指扭挫伤。

1.2.4第三人的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是指在体育课进行当中,由于除体育教师和受伤害学生之外第三人的过错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如在上持刀、棍、绳等器械的项目中好动的学生可能会无意间由好奇心打闹而伤害到他人。

1.2.5安全保护与帮助不当。在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有安全隐患的或难度较大的需要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保护措施不当到位而导致学生发生身体伤害。如单双杠、支撑跳跃等教学中的海面包放的位置不当或老师、其他体育骨干保护帮助措施不到位而导致伤害发生。

1.3、其他原因

气侯条件不良导致的学生伤害。如高温潮湿容易造成疲劳、中暑及发生抽筋虚脱,低温潮湿容易引起感冒、冻伤或肌肉韧带拉伤。 

2、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对策

2.1、加强安全思想教育

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是预防伤害事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伤害事故的产生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个问题,安全无小事,对于学校,尤其是体育课来讲,更是如此。学校应当注意校内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有无安全隐患,并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应当及时排除。因此学校在平时就因为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画廊等宣传工具以及在有关会议上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生动、具体的事例,进行运动安全思想教育。不仅体育教师自身思想上要重视安全问题,还必须使得全校学生和老师都重视这个问题,使人人都懂得:只有思想上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才可以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课堂中加大对好动,行为异常的学生的监控,使他们服从老师或小组长的安排,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把安全两字时刻挂在嘴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能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能够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穿着合适的服装运动、跳跃时用正确的姿势着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注意运动安全对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作出区分和评价。正确应对运动中遇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并用安全的方法运动在运动中避免粗野和鲁莽动作。

2.2、加强运动卫生保健教育常识做到自我爱惜

体育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授有关运动卫生常识,课堂发现不健康的问题及时纠正。如: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快跑后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来;参加体育锻炼时怎样进行自我监督;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发现了这类情况就及时给与纠正。尤其是在分组训练时,教师不宜给自己未亲自辅导的小组安排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如投掷铅球等。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常用的自我保护方法,比如摔倒时应立即曲肘,低头,团身,让肩背着地,顺势滚翻,而且不能直臂撑地。跳远和跨越式跳高落地时,应注意屈膝缓冲,以减小着地时地面对身体的反作用力。

2.3、加强医务监督,保持与学生家长沟通

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家长,如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应当及时向学校及老师反映,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功能水平和训练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体育教师应在开学初在体检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学生的生理功能状况、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将学生分为基本组、准备组和医疗体育组。对于分在基本组的学生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锻炼,并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体育锻炼标准,同时也可以从事专项训练和参加体育比赛。对于分在准备组的学生虽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煅练,但进度要放慢,活动强度和运动负荷也要减少,不宜参加运动训练和激烈的体育竞赛活动。在参加全面的体育锻炼,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逐渐提高的基础上,可以参加体育锻炼达标测验。

对于由于身体发育不良或患有心脏病、肝炎等严重疾病和各种急性疾病而分入医疗体育组的学生应适应的指导其参与运动,不能让他们参加剧烈运动。对于学生带病带伤者,我们应酌情给与适量的运动,如可以酌情绕场走几圈,象散步一样。平时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被确认身体健康后方可参加运动练习和训练。

2.4、精心备课,重视课前的准备活动

备课是体育教师在上课前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排除。备课时,不仅仅是写好教案,而且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要揣摩教材的技术要领、动作结构、重点与难点、保护与帮助,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如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纪律习惯、运动能力等等。此外课前做好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伤害事故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求同学在体育课上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既要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还要根据具体的练习项目特点,做好专项性准备活动,提高身体肌肉内的温度,使人体的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都能适应所练习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灵敏的技巧、娴熟的技能,并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动作要领,明确技术规范,进行准确操练。对于体育课的着装,教师必须有严格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目的,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不得穿皮鞋、凉鞋等;不得携带钥匙、小刀等利器。

2.5、合理安排和组织练习,采取有效安全保护帮助措施

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以身体练习或身体与器械结合练习为主要特征,又以室外练习为主要场所,在动态之中进行,因此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倘若学生使用器械不当或生理负荷过量,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准备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强度时间因时而定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为主。课堂中运动负荷上要控制其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钟。在体育课上,要组织安排好练习者,强调安全事项,做好相应的保护与帮助工作。加强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不能出现于课堂无关的大闹嬉戏现象,一旦出现要给与制止和教育工作。

2.6、严格排查场地器材,及时消除隐患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物质手段,体育教师对其要精心维护,合理使用,对其性能、状况要了如指掌。在奔跑与跳跃等教学内容,教师要提前平整场地,并适当浇水、翻松沙坑,避免或减少出现摔倒、擦伤、扭伤等伤害事故。在上投掷、器械体操、攀登爬越与技巧等需用器械的体育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检查器械是否牢固、安全、适用,排除隐患,对其保护的器材,如海绵包、保险绳等放置的是否能很好的保护帮助学生。

2.7 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选择最佳教法有助于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体育课有它的特殊性,其中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障和条件,目前由于各学校在体育方面投入的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存在着场地面积小,器材数量少的问题,因此,课前配备场地、器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者体育课大部分课时是几个教师分班同时进行,如没有统筹安排,相互兼顾,经常会出现“撞车”现象, 在课堂上互相干扰而导致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有的农村中学班级多,每班人数也多,所有的体育课都在田径场上,高峰时能有四到五个班,项目出现足球、实心球快速跑等课程同时出现势必课堂出现意外伤害的事故几率增大。所以说体备课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各班所需器材、场地得以充分利用,互不干扰,从而保证教学的正常实施。大大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2.8、临危不乱,及时处理,提升素质

在体育课上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后,体育教师及学校的有关人员要及时救治,以免因救治不及时而导致不良后果加重,同时也给与伤者精神安慰树立战胜痛苦的信心。无论是否对事故负有责任,学校和体育教师都应当本着以人为本和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各个方面关心、照顾、安慰受伤害的学生和家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样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即使微小的伤害也要引起重视。

体育教师还应增强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尽力避免因为自己的教学失误而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不应脱岗,不应让学生在失去教师监管的情况下运动。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卫生锻炼,时刻牢记安全。

3、小结

体育课是学生身体参与运动的过程,在体育锻炼中的确存在不安全因素,有其潜在的危险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运动性损伤,这类事故的出现也属正常,但我们要尽力避免意外发生。体育教师只要注意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中的要点。做好集体备课,课前精心准备,课堂组织严密,以正确科学的方法施教,对场地器材加强养护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安全第一精神的思想深入课堂就能有效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在伤害事故发生后多多关心问候伤者。在这同时体育教师也应掌握一定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一旦出现伤害事故要妥善处理,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救治,体育教师毕竟没有行医资质,避免意外伤害处理不当而引发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沈舜尧  论中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及预防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OO4年l2月第4期

2、芦和平  浅谈体育课如何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7月第3期

3、周 华   浅谈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  柳州师专学报2004年9月 第3期

4、耿延敏  体育教学中影响伤害事故产生因素及其防范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5、吴国正  浙江省中学生体育课伤害事故调查与分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第27卷第2期2004年5月

6、周 华   浅谈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柳州师专学报2004年9月第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