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武术环境的生态意义
2018-03-07 15:00
31860
分享到


一、问题的提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这一选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十》的哲理折射出了中国先哲们发现的环境所影响的重要作用。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或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而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有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社会中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环境,所以,用生态学来解释武术的生存危机,更能直观地阐述武术生存危机的这一文化现象。纵观中华武术的发生发展史,中国特定的环境与武术有着无比微妙的关系,如气候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不断地孵化并滋养着武术。中国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组成了武术的生存环境。

二、研究意义

生态环境日益成为21世纪我们生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光是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等,也涉及到人类文化,人文价值等深层问题。从哲学角度上看,即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武术,也是自然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个巨大的子系统,如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教育、堪舆等社会因素也都对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武术的未来的追求其发展与转向实际就是在寻求人类自然的本质,并不断回归自然的本质。2009年2月国家主席胡锦涛主席访问毛里求斯,在看完毛里求斯的孩子们表演完中国武术后,非常激动地说:“学习武术,一可以健身,二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三可以增进中毛两国人民友谊”。所以说中国武术代表着古老的优秀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生态环境不断地哺乳着武术,然而,现代的武术却与生态环境不断背离,甚至发生着众多冲突,人们总是强调如何拯救武术,拯救武术文化,就如拯救濒临物种一样,却很少关注人类对它们的栖息地造成的危害,即:生存的生态环境。因此,要改变武术的生态生存观念,生态的理念必须深入到武术的未来发展中,使武术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武术更加适应现在多样化的社会,找出现代环境的生存瓶颈进行突破,必须依存“民族文化”的沃土,最终推进武术、人、环境走向和谐。

三、国内相关研究

早在1995年,叶伟、蔡仲林就提出了“武术生态理论”,要求武术要密切联系民族性,注重整体思维与和谐平衡。王玉德在《试论湖北的生态环境与武术》一文中提出建立地缘武术学的建议,尹碧昌、彭鹏、郑锋在《文化政策视野下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研究》要求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遵循文化自觉原则,主动维护自己的文化历史与传统。王明建在《浅析峨嵋武术的原生态保护》研究到:原生态民族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破坏,一些传统体育失去了环

境。丢弃传统,事物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物的发展就会脱离本质,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优秀文化和其需要原生文化的土壤,如果完全脱离原生环境,武术就有可能会枯萎、凋零。贡建伟,唐文兵在《从生态学角度对比奥运竞技体育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生存力》一文中指出文化基础是新的平衡的因素,武术只有在生态文明环境的背景下,才能保证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不仅克服“人类中心主义论”顽症的一剂良药,而且也是从现代文明过渡到后现代文明的哲学桥梁。武术文化的传承在于“参与、沟通、交流”,因此学校须启动一定的运行机制来为武术教育服务。

四、总结

中国武术在面对西方的强势引导下,一直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西方的精神文化不断冲击着东方古老的文化体系,因此也对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子域的武术文化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华武术逐渐脱离本身的环境,并不断受到异外体育的排挤,武术的生存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马克思说:“人天生就是社会的产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即:环境哺育人类,人类创造环境。武术无法脱离环境对武术的几千年来的哺育,环境是武术赖以生存的空间,面对中国当今社会的经济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中国的武术更适合中国人的文化观,为我国武术环境的发展与武术的生态转向,提供宝贵的意见。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