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山的拳法和刀法都很精湛
9月14日,在第五届重庆文博会渝北分馆现场,一位精神矍铄、长须飘飘的老人正在为大家表演武术,他就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传承人谢华山。“我从年轻的时候就爱好武术,习武已经50年了,别看我年近七旬了,但身体很好,练武让我快乐!”近日,记者采访了谢华山,听他讲述他和武术的故事。
一腔热血,投身“武林”
在谢华山的家中,记者看到了摆放在客厅的数块奖牌,这些记载着谢华山辉煌成绩的奖牌也见证着他对梦想的坚持和奋斗。
“我18岁就开始学武了。”谢华山告诉记者,小时候因酷爱武侠小说,梦想着有一天能有一身武功,直到18岁那年经人引荐拜师西南武林知名大师王佑辅,从此正式走上练习武术之路。
习武使他练就了强健的身体和坚韧的性格。他说,年轻时每天下班都要从自己家(重庆轻工局现渝北区龙华路)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师父所居住的菜园坝去学武,不管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那时候白天上班,下班就跑去练武,再走回家,回到家里常常都是半夜了。”谢华山说,与他当年同时拜师学艺的师兄弟有7人,但几年过去,仍坚持下来的仅有他一人。
“练基本功是最苦的。”他笑着回忆,最开始练基本功就是压腿,经常是被压得连上厕所都蹲不下去,而后打铁砂、打木桩等,也是异常考验人的忍受力,“每次手、腿等都打得又乌又肿,师父就给擦点药水,第二天又继续接着打。打到后来,居然感觉不到痛也不肿了。”他表示,自从练武以来,他感冒生病的次数几乎为零,平时精神非常好,每天都要练3小时以上。即便现在已年近七旬,他每天早晚仍然会练武三个小时,武术已经融入到他的生活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武”会友,博采众长
长久的学习让谢华山开始思考,练习了这么久的功夫,到底自己水平如何?为了锻炼自己,谢华山坚持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武术比赛,增加赛场经验,通过每一次武术交流,开拓眼界。
2008年,由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举行,来自英国、美国、波兰、俄罗斯等6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运动员参赛,此时已59岁的谢华山是我市代表队中年龄最大的选手,经过激烈的角逐,他脱颖而出,凭借擅长的天罡拳、五虎擒羊刀,谢华山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从那之后,谢华山常投身各种比赛,博采众长,武功突飞猛进。在他看来,比赛的输赢并不是最终目的,借比赛的舞台和人切磋技艺才是最主要的。久而久之,谢华山在江湖上打出了名气,又因刀法胜于拳法,被武林人士称为“谢一刀”。
习武之人总是以“武”会友,回忆几十年的习武之道,谢华山表示,1972年,他与一螳螂拳高手在成都火车站的一战,令他感觉特别酣畅淋漓。当年,他受邀去四川银山与人比武,从银山回成都途中,他在客车上与一螳螂拳高手相遇,两人当即下了战书。客车到达成都火车站后,两人比试武艺。比武开始不到15秒,他就用一记“刹脚腿”打得对方在空中翻转一圈,落地后摔成血气胸,被送入医院。对方出院后还专程来渝请教他武艺。
传承普及,擦亮招牌
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谢华山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把武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谢华山表示,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我们应该让更多青少年加入其中。为了传承武术,他也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告诉记者,生活中,只要遇到上门学武的学生,他一律免费教学。同时,他还欢迎各门各派及各地武术爱好者找他交流,共同促进武术的普及提高和发展。
“武术是一种很讲究‘精神’的运动,武术的练习过程需要学员下苦功夫,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可以培养孩子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也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很有帮助。谢华山说,对一个练武者来说,首先就必须具备武术修养。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学习武术也是对个人德行的培养。”谢华山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已培养出了众多优秀武术弟子,成绩最好的如今已是世界搏击赛技术总监。
谈及武术的发展,谢华山表示:“渝北是武术之乡,武术文化氛围浓厚。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武术,加入武术界,不断地擦亮‘武术之乡’这块金字招牌。”这些,就是他的愿望。在他看来,能够有一件为之坚持一辈子,痴迷一辈子的东西,是一种幸运,有生之年,他仍将致力于武术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