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一般由四段构成,每段中均有平衡类动作。在运动训练中如何有效提高此类动作的质量,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关注热点。本研究有如下相关的研究热点:
以振动为切入点,仅有一篇文献提出振动负荷对核心力量肌电变化的影响 [1];振动对不同运动专项素质的提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肌力、平衡两方面。与核心稳定、肌电相关文献多集中在核心区肌肉的用力特征,核心训练对核心区肌群的AEMG激活程度的影响等方面[2]。
本研究欲通过对比武术套路运动员采用振动训练方法与常规训练方法完成具有代表性的平衡动作,分析其差异,了解该训练方法对运动员核心力量、身体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用以评价振动训练方法对其“核心稳定”能力的影响,因此核心稳定能力由重心最大偏移控制能力和人体核心区稳定能力综合体现。结合肌电控制研究,欲使运动员姿势平衡的身体控制更加精确,为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促进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
1.本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选取武术套路运动员男性14名,将其分为7名振动训练方法组与7名传统训练方法组。
1.2实验内容
本研究选取套路中一些常用平衡动作作为实验内容。训练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燕式平衡”、“提膝平衡”、“望月平衡”、“扣腿平衡”等动作的训练。 选取右腹直、右竖脊、左腹直、左股直、左胫前、左竖脊、左臀大七块肌肉进行肌电测试。
1.3实验方法
振动组:预设频率为40Hz,时间为45s。
对照组:同时同场地进行常规动作训练。
1.4测试内容
(1)人体核心区稳定能力的测试
采用“八级腹桥评价体系”,对受试者核心区力量与稳定性的效果进行评价。
(2)重心最大偏移控制能力测试
采用“动静态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测试受试者维持重心稳定的最大活动范围。
(3)主要参与肌肉的肌电测试
采用“MegaWin Me6000表面肌电仪”,得到肌电学iEMG值指标参数。
(4)测试次数
在训练前对每位受试者进行第1次相关指标的测试作为“初始值”;在进行训练后第12周进行第2次各项指标测试。
(5)数据处理
运用SPSS19.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不同训练方法对两组受试者“核心稳定”能力的影响以及肌肉用力特征。
2.结果
2.1训练后两组重心的最大偏移度的控制能力的结果
振动训练和常规训练都有效提高了武术套路专修班学生身体重心的最大偏移度的控制能力,其提升比例分别是8.29%和4.50%,
2.2 训练后两组核心区稳定能力的结果
振动组与对照组八级腹桥的结果是:振动、对照两组八级腹桥得分及等级均有所提高,振动组得到满分,振动组整体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2.3 训练后两组肌肉肌电信号的结果
2.3.1虚步平衡
12周训练后左胫前的iEMG值比对照组高0.63,有较高显著差异,右腹直肌振动组的iEMG值比对照组高出0.34,呈显著的差异。振动组干预下的训练后左胫前和右腹直的训练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训练的效果好,这种差异完全是由振动干预训练的单独贡献[3]。而其他肌肉无显著性差异。
2.3.2扣腿平衡
12周训练后左臀大的iEMG值比对照组高0.53,呈显著的差异。振动组干预下的训练后左臀大的训练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训练的效果好,这种差异完全是由振动干预训练的单独贡献。其他肌肉无显著性差异。
2.3.3燕式平衡
12周训练后七块肌肉振动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2.3.4提膝平衡
12周训练后左腹直的iEMG值比对照组高0.35,有高显著差异,左股直肌振动组的iEMG值比对照组高出0.42,呈显著的差异。振动组干预下的训练后左腹直和左股直的训练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训练的效果好,这种差异完全是由振动干预训练的单独贡献。
3.结论与分析
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核心部位(腰椎-骨盆-髋关节)的肌肉群,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产生的力量能力[4]。14名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核心稳定能力均逐步提高,且振动干预的受试者提高程度更大。
虚步平衡中,完成训练后振动组左胫前、右腹直肌的激活程度大于对照组。完成该动作,在振动干预下,右侧支撑腿髋关节需处于适当的位置并保持稳定,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踝膝髋传至躯干,通过躯干肌肉收缩来保持动作的稳定。左侧脚尖着地,接触地面面积小,当重心的投影产生偏移,需支撑腿踝关节内收肌胫前肌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加强收缩来调节中心位置[5],保持平衡和静力性等长收缩,提高核心稳定能力。因此当运动员平衡动作不稳时应加强左胫前肌与右侧腹直肌的肌力练习,尽量缩小重力移动范围,改善不良动作模式,加强动力链的传递。
扣腿平衡中,振动组臀大肌放电量大于对照组,臀大肌主司后伸和外旋大腿,左腿处于扣腿姿势,大腿即处于内旋位,臀大肌不是维持姿势的原动肌,因此推测左臀大肌的训练效果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振动干预的因素。
燕式平衡中,两组受试者训练后七块肌肉的激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但相较训练前,均稍有提高,有可能右腹直、右竖脊、左腹直、左股直、左胫前、左竖脊、左臀大在此类平衡中为非原动肌肉,振动训练对其影响程度不大,。而核心稳定能力的提高可能得益于其他肌肉与神经的协调控制能力增强,如右侧股直肌、左侧臀大肌等。因此可建议在套路运动员的训练中不需加强此七块肌的练习。
提膝平衡中左侧腿为抬腿,左腹直、左股直为屈髋屈膝原动肌肉,受振动干预影响大,对提膝平衡有重要影响,在以后的训练中应加强两块肌的练习,控制姿势的维持。在此类平衡中,右侧腿为支撑腿,处于正常的解剖位,足的方向与髋关节横轴几乎垂直,髋关节周围肌肉起固定作用,且左腿抬起向上,会引起骨盆上下和前后转动,因此平时训练中应加强稳定骨盆的肌肉力量,提高核心稳定能力,这样也有利于保持重心的稳定及动作的维持。
参考文献
[1]徐树礼,振动负荷影响核心力量肌电变化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4:78-80
[2]岳建军,高水平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A组难度动作核心区肌肉用力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戴超平,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5):66-69
[4]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19-1121
[5]崔景辉,竞技武术套路中搬脚朝天蹬直立平衡动作下肢肌肉用力特征的表明肌电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J],2014,34(1):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