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生:艺精多门,传承武学,扬名海外
2018-05-10 23:10 作者:杨文学
85518
分享到

传统武术为中华民族之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令崇文尚武的炎黄子孙们视若珍宝而毕生钻研,也让众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孜孜以求、爱不释手。一些华人拳师远赴海外,传播、推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凭借精湛的技艺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和敬仰,使中国功夫扬威异域,艺精多门的武术明师杨林生就是其中之一。

杨林生,1949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祖父曾经担任山西省督阎锡山麾下骑兵队大刀队队长,受家庭影响,他自幼爱好武术,9岁开始就跟随李忠志习武。李忠志原籍河北,擅长少林武术,杨林生向他学习了查拳、黑虎拳、大清拳以及刀、枪、剑、棍等诸般拳械,少年时期就打下了坚实的武术基础。李忠志的师兄郭培云发现杨林生天资聪颖,毅力过人, 对武术有极高的悟性和执著的追求,是可造之材,于是收其为入门弟子。郭培云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交界的丰镇县,师承于山西太原名拳师邢元。邢元精通通背拳、梅花拳等拳种,有“赛猿猴”美誉。他和山西大同名拳师李德懋为挚友。李德懋是同盟会员,为阎锡山麾下军官,联合多位武术名师,汲取弹腿、少林拳、形意拳、通臂拳、三皇炮捶、劈挂拳、弓力拳、翻子拳等八家拳法精华,主创了技法丰富、技击性强的八法拳以及八法枪、八法棍、八法刀、八法剑系列拳械,用于训练阎锡山军队士兵,邢元即为参与创编者之一。邢元在太原担任国术教员时,河北深州形意拳大家刘殿琛应邀到太原传授形意拳。刘殿琛,字文华,是形意拳创始人李老能得意弟子刘奇兰次子,山西武术界尊称为“刘二先生”。邢元与刘殿琛同为武术教员,但起初并不认可刘二先生的功夫。因形意拳朴实无华,刘二先生练习劈拳时,邢元戏称为“抓切糕”的功夫,怀疑其能否用于技击,于是两人切磋武艺。谁料轻描淡写间,邢元就连续三次被刘二先生单掌击飞倒地。邢元心服口服,带领弟子郭培云共同拜在刘二先生门下深造形意拳。郭培云系统修习形意拳后,功夫突飞猛进。他出身于商家,家资富有,爱武成痴,为追求武艺而不惜钱财,广结良师益友,得到师伯李振邦(形意拳创始人李老能嫡孙)指点,常与薛颠、胡耀贞、李云龙(邢元是李云龙的姑父)等师兄弟交流切磋,提高技艺,还曾向程派八卦掌宗师程廷华顶门弟子李文彪学习八卦掌,向太极拳名家杨澄甫弟子富廷熙学习太极拳,向李德懋学习八法拳、八法枪。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游历武林时,曾客居郭培云家中,郭培云发现王先生是个绝顶聪明的武术奇才,对武术有着不同常人的独特体悟,与王先生的交流令郭培云受益匪浅。作为郭培云的爱徒,杨林生系统学习了形意拳、梅花拳、通背拳、八法拳、八卦掌、太极拳、大成拳等拳械功法,其技艺既博且精。

受恩师郭培云熏陶,杨林生无门户之见,广交武术界良师益友,交流切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他遍游全国各地,拜访名家高手,与已故大成拳名家王选杰、形意拳名家陈子江和意拳名家王斌魁的高徒陈贯生、祁家通背拳高手单长文等结为挚友。几十年的武术研习中,杨林生融汇各家武艺精华,练就了别具一格的身法和劲力,喜与同道交手切磋,其动作灵活机敏,发力刚脆,化打合一,干净利落。他注重身法和劲力的研究,认为一切武术动作及套路都属于基础练习,核心在于身法和劲力,技击训练需有系统、科学的方法。他将武术修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练习,通过基本功、单操、套路等练习手段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则要寻求体悟武术的内在奥妙,对身法、步法、劲力精益求精,进而掌握武术技击之道。第三阶段是修证人生的过程,通过武术这一“小道”进入“大道”修行,如果说当代竞技武术属于体育范畴的话,传统武术应纳入文化范畴,传统武术是一门囊括古今哲学、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传统文化瑰宝,绝非体育所能涵盖,通过武术修炼可以全面提升个人境界。

杨林生有着丰富的武术教学经验,弱冠之年就担任武术教练,上世纪70至80年代,他担任内蒙古武术队主教练,培养出大批优秀武术运动员,连续几届在全运会武术比赛上取得佳绩,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教练员,当年的很多学生如今在国内外执教武术。他在民间也传授了众多弟子、学生,义务教学,悉心授艺,毫不保守,思想开明,遵循“三不原则”(不让弟子磕头、不需要拜贴、不收受礼金),在国内从未收取过弟子、学生分毫费用,还会鼓励并推荐弟子向其他武术明师学习,以期丰富、提高技艺。

上世纪90年代,身高超过190厘米、体重100多公斤的意大利人弗朗克,精通空手道,喜爱中国传统武术,曾习练太极拳,擅长推手,特地到中国寻根,与众多拳师交流,罕遇对手。他慕名到包头寻访杨林生,一经搭手便处处受制,他为得遇真正的明家、高手而欣喜,诚挚邀请杨林生到意大利教授武术。于是在1995年,应意大利米兰体育中心邀请,杨林生在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武术巡回教学演示活动。1996年初,由米兰体育中心申请,经意大利奥林匹克委员会批准,杨林生正式在意大利进行武术教学工作,创建了意大利国际传统功夫协会,担任主席。意大利是一个崇尚武道的文明古国,拳击、泰拳、空手道、跆拳道、柔道、巴西柔术、法国拳、越南观气道、菲律宾棍术等世界各国的搏击术在意大利都颇为流行。意大利人对东方文化和中华传统武术充满喜爱和向往,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武术也早有流传。欧洲人注重实效,往往要求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效果,杨林生经常会和曾习练过各种武道的洋人交手,无论摸劲发放,还是散手格斗,他都能举重若轻,展现出中国传统武术的威力。德国的奥兰多习练40多年咏春拳,在德国享有盛名,与杨林生一搭手就被扔到身后的沙发上;奥兰多的大弟子是丹麦籍黑人,体重250公斤,曾获咏春拳世界搏击比赛冠军,杨林生与这样的“庞然大物”切磋散手,施展灵活的身法、步法,对方快速、有力的拳法招招落空,碰不到杨林生的衣角,而杨林生点到为止的进攻则使对手连连后退,无还手之力……当时这样的切磋,对于杨林生来说纯属家常便饭。因此,杨林生很快就在意大利武术界树立了崇高的威望,教学区域遍及意大利南方、北方和西班牙、法国、英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及非洲多国。他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律师、工程师、政府官员、商人、高级警官等,其中很多曾练习过各种搏击术并有较高造诣。他因材施教,青年人从长拳类拳术启蒙,中老年人则以内家拳教学为主。学生们认真下功夫,脚踏实地练习,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喜爱和重视程度甚至普遍胜于国人,大批学生学有所成、受益匪浅。为表彰杨林生为推广武术做出的卓越贡献,在他在意大利连续执教22年之际,意大利“山中之国”——圣马力诺市市长于2017年亲手为他颁发了荣誉市民勋章。近日,意大利北部地区自治省德林蒂诺特地邀请杨林生前来参与举办文化节,并在文化节期间举办中国传统武术的培训、展演以及赛事等系列活动。

近年来,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在国内受到社会上的置疑,尤其是“格斗狂人”徐晓东的“武术打假”更是将其推到风口浪尖。杨林生数十年研修传统武术,交手切磋(包括摸劲发放和散手格斗)上百次,在国外广泛接触到世界流行的各种搏击术,并与其习练者有着密切的交流。他认为否定传统武术的技击能力是件很可笑也很可悲的事,欧美国家的现代搏击运动推广时间远远早于、普及程度远远高于我国,优秀职业拳手的擂台格斗水平也远远高于目前国内搏击运动员。习练各类搏击术的洋人推崇中国传统武术,很多人在努力学习,而部分国人竟认为传统武术技击是“几百年的骗局”,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但不论徐晓东“打假”出于何种目的,确实为传统武术敲了一记警钟!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当前传统武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积极意义。当前确实有很多打着传统武术旗号的“大师”们,追名逐利,招摇撞骗,自己名利双收,却使传统武术蒙羞,而多数武术爱好者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传统武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大师”们行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传统武术涵盖面极广,内容丰富,却瑕瑜互见,其中不乏一些为谋求生计而设计出的“杂耍性”项目,更有人为了特殊目的,故意将武术神秘化,误导了很多武术爱好者。杨林生一直以来都反对故弄玄虚,认为习武之人必修武德,作为一名武师,将学生引导上正确的武术道路是最基本的武德体现。如果只为个人利益而歪曲武术,对武术的发展将会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杨林生认为当今传统武术技击在训练方法和技术内容上普遍存在着大问题,传统武术技击训练方法濒临失传,真正了解的人非常少,这种现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传统武术是古代战场上保家卫国的杀敌之术,其技击功用毋庸置疑。冷兵器时代结束后,武术呈现“多元化”发展,有专习传统套路的,有专习传统技击的,有专习竞赛套路的,有专习现代搏击的,不同类别之间无法进行比较。竞赛表演套路冠军和专业搏击手交手一定不堪一击;反过来,专业搏击手也根本做不出竞赛套路运动员那样的高难表演动作。在崇尚文明的和谐社会,业余习武者没有经常实战的条件,训练时间、强度、营养和医疗保障等各方面因素和专业搏击手无法同日而语。很多打着习练传统武术名义的人在擂台上也是拳击加腿加抱摔,根本体现不出传统武术技击的风格和特点。传统武术训练中,必要的功力练习、单操、套路、对拆、推手等都属于基本功范畴,训练身法和劲力,尤其整劲(有的拳种称为浑元劲、六面劲)训练是传统武术之特色。技击训练则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将传统武术特有的劲力、身法应用于实战中,是以真正的对抗训练为主导的,这一点与现代搏击训练并无二致。目前很多习武者并不了解传统技击术训练方法,认为同门之间的拆手、喂招就是技击,一旦遇到经历过真正对抗训练的对手,必然一败涂地。近期“挑战”徐晓东的咏春拳习练者就是典型的例子,其敢于上擂台实践的勇气值得称道,比借机炒作、故弄玄虚的“大师”们高尚得多。输赢并不重要,输了可以找到自己的缺陷和误区,从而修正、提高,也是件好事。但输拳之后找出各种客观理由做托词就不对了,这就不仅输了拳,还输了人!杨林生挚爱传统武术,对于目前传统武术的各种乱象深表忧虑,他并不是“惟技击论者”,传统武术离不开技击,否则不能称为武术;但也不单纯只是技击,它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多重功效,习练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各取所需”。技击是武术的核心和灵魂,然而,目前想改变传统武术普遍技击能力差的困境实在很难,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武术人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共同奋斗,让传统武术健康发展!

20180414022107140.jp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