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角度谈少儿武术套路的训练方法
2018-04-16 22:36 来源:中国论文网
56366
分享到

1 引言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武术拳种繁多,而且不同的套路、不同的拳种各有其独特的演练风格,所以我们不可能找出演练风格特点一样的拳种,尽管许多拳种中都含有相同的动作,但不同的拳种其演练要求、劲力、眼法及节奏的处理也是不一样的。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与普及,少儿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近几年举行的武术比赛来看,少儿的初级套路项目也越来越多。但少儿武术这项工程依然负重致远。 
  特别是少儿武术训练,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在训练过程中,有的教师不注意从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掌握不好少儿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以及少儿武术基本功法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各年龄段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敏感期训练内容的合理搭配,长远规划,制约了少儿武术的训练,通过少儿武术训练实践,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 
  在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结合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不断加强少儿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动机、培养少儿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 
  2 少儿的生理特点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 
  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 
  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为主,少讲解,多示范,以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 
  3 强化动作规格。提高动作外在表现力 
  武术套路讲动作规格。武术的动作规格是指完成某一武术动作时,人体各部位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所应遵循的动作标准。那么,在提高少儿武术规格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的规格:静式与动态。 
  3.1 静式之规格 
  静式之规格指的是在练习某个套路动作时,在达到动作定势的标准要求下,身体各部位综合表现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姿态。 
  比如少儿在学习弓步顶肘时,首先从下肢动作的角度来看,弓步的“型”便要体现出来,“前腿弓,后腿绷,大腿接近水平,脚踏实。”其次是上肢的动作,上体微前倾,手臂中大臂与小臂的夹角要适中,且顶肘的高度与肩平,方向和弓步的方向一致,然后目视顶肘方向。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弓步顶肘的静式规格便会大大提高。 
  在少儿刚刚开始学习某个武术动作时,因为其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所以做出来的动作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稳定性不强。 
  因此,在练习动作的静式规格时,可以通过静止的方式进行练习,将动作的结束姿态做正确后,静止不动,静下心体会身体各部位的感觉,通过反复练习,由量变形成质变,建立动力定型,从而提高静式的规格。 
  3.2 动态之规格 
  动态之规格,也可称之为路线之规格,是将动作的起点到终点之间的线明确的反映出来的过程。譬如少儿在练习弹腿冲拳时,静式规格掌握以后,便着重动态的规格: 
  第一,看上肢冲拳的路线:“拳经腰间向前冲出”; 
  第二,下肢弹腿路线:“先屈膝,再弹小腿”。 
  这样,单从动作的路线上来讲,便能初步掌握其动作的路线规格。这个动作属于武术中平衡动作,在练习时,可以采用辅助练习方法,例如手扶勒木进行练习,可以在自己重心稳定的情况下,更好地理解动作的路线,慢慢达到独立完成动作的目的。 
  根据少儿年龄阶段特点,他们在学习武术动作时表现出不协调,易出现多余动作。作为武术教练员,在第一步教授动作时,这两种规格都应引起重视,因为标准的动态规格是静式规格中成“型”的前提,而正确的静式规格又是动态规格中路线的展现,同时也要注重强调规格的教学方法,从而为提高动作质感打好基础。 
  4 明确劲力。力求提升动作的协调性 
  从词组的意思上来分析劲是力,劲力也是力;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劲力是一种力量,是由肌肉的收缩而产生的。但劲与力却有着实质上的差异:力是劲的外在表现,而劲是力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高层次的力,是力的高度集中和概括。 
  4.1 强调发劲之路线 
  在第一步中,我们强调了动态规格,及动作路线,其路线是还未完全未注入武术中的力道的路线,而这一步将慢慢把这股力道融入到动作路线之中。武术中的劲力路线是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的路线。这是一种顺达的劲力。   在教授初级长拳中的弓步冲拳时,蹬地、拧腰、顺肩、发力、节节贯穿的用力,然形于手指。动作浑厚,有力。这一连串动作都是讲究的劲力是“力要顺达”,且要对我们自身“三节”和“六合”加以协调运用,才能达到力顺的目的。有拳诀云:“一技动而百技动,则四梢齐,劲力无有不出矣”。此拳诀讲的就是在用力顺序上要协调完成,从而达到动作的真正标准。 
  对于少儿学会动作后,基本的“成型”,接着就要强调用劲的顺序,让他们慢慢养成正确发力的习惯,若练习的动作都没有力度,就像老虎没有了骨头一样,松软无力,那么极有可能失去拳法本身的质感。 
  但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又要慎用,不宜进行超重训练。随着年龄增加,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 
  4.2 了解巧劲之来源 
  武术中的劲力可以说是“巧劲”,是一种技巧之力的表现。重巧,且通过劲力来表现。所以,将巧劲掌握好,便是对武术动作的升华。其来源有以下两点: 
  巧劲来源的之一便是人体的协调性。协调性是我们身体各个部位的有机配合,从而表现为在发劲过程中的劲力通畅与顺达。这也进一步强调了上面提到的劲力的路线。 
  对于少儿来讲,武术中的协调性练习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在练习这一阶段,要除去多余且错误的动作,使上下肢动作达到协调一致,从而体现出劲力之巧,让动作中的劲力展现更加畅达。巧劲来源之二处理好“刚劲”与“柔劲”。“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这是刚柔之间的关系。 
  从少儿这一角度出发,可能起初很难理解何为刚,何为柔,但这两者在套路中又处于重要的位置,所以在讲解时,把刚就讲解为一般的用力,但掌握其顺序;柔就称之为慢而不停地用力动作过程。再加上讲解过程中随时观看录像,这样,便于少儿理解,且要注重其运用的时机,刚柔配合表现出一种和谐之力。 
  4.3 强化主观表现的意识,充分显示精神力量 
  武术运动中的力度,注重形体动作的表现,但还要通过非形体“精”“气”、“神”、“意”、“势”等因素来加以渲染强化。现代武术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虽然步丧失了技击格斗的实战功能,但是武术特有的战斗精神没有发生改变,武术运动的这种本质特征根据动作套路的设计也着重突出。 
  所以,要强化武术动作的力度,首先要培运动员的战斗精神和意识,并引导和启发他们在做动作时把这种内在的力量充分地表现出来。此时对于少儿来说难度不大,他们现在学东西快、记忆力强、争强好胜心也强,所以督促他们多观看录像,练习过程中在加上老师的引导,战斗精神和意识很容易培养。 
  4.4 掌握发力的关键时机,明确动作的技术要领 
  通过瞬间协同发力来增强动作的力度表现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力度表现,是通过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强弱对比来实现的。如果一味强调用力,时刻不敢放松,必定造成肌肉紧张,动作僵硬,缺乏美感。 
  只有掌握了动作的技巧和用力的方法,找准用力部位,选择适当的时机发力,才能举重若轻、潇洒自如地实现动作的力度感表现。比如单亮掌这个动作,完成得好会显得刚健有力。如果把上述三个动作分解开来看,我们在分别做抬臂、抖腕和转头动作时,每个动作本身实际上并不需要很大的力量。 
  由此可见,不是绝对力量的大小,而是动作技巧和用力方法的配合,才是武术动作力度表现的关键。这对于少儿学习武术来讲,领会这一步可能难度较大,但“拳练千遍,身法自现”只有通过练习使他们慢慢去用身体体会这样的劲力,养成会用这种劲力的习惯,也促使他们养成想练结合的练习习惯。 
  4.5 明确力点分布和发力的顺序性,做到劲力顺达 
  对发力结构复杂、涉及部位较多的动作,要细致地分解,明确力点分布和发力的顺序性,做到劲力顺达,从而达到增强力度感的目的。比如做开步冲拳动作时,应遵循“其根在脚、力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的用力顺序。如果为了使冲拳动作显得有力,强行在肩、肘部位使劲,则必然造成动作的僵硬,同样达不到表现力度的目的。 
  因此,在武术训练中,应适当注意强化典型动作的训练,减少日常生活习惯动作的负面影响,在动作准确规范的基础上充分表现力度。这点少儿领会起来很难,所以平常多看比赛视频,多想、多思考里面的内涵,再加上练习时教练的指引与示范,定能养成使用这种劲力的习惯。 
  5 处理好节奏。提升套路动作的审美效果 
  节奏,指的是一种对演练武术动作中时间变化、动静、快慢的处理技巧。节奏在武术中产生的便是“韵”,是一种和谐、整齐、具有节奏的美。因此,处理好武术动作的节奏是将动作技术艺术的表现,让武术动作更加具有“形神兼备”的效果。 
  5.1 注重节奏之呼应 
  节奏的呼应,让武术动作具有了抑扬顿挫的效果。武术的动作有了呼应,演练出来就呈现除了一副活生生的,流动的且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优美画面。 
  譬如,长拳中“动如涛”与“静如岳”的呼应;对于少儿,套路中所讲的“动”,便是速度要“快”,在他们这一阶段,提炼他们的速度性技巧是关键,要运用好他们的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这一特点,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动作的数量,加快速度,但不是盲目的加快,要遵循上面的规格,劲力的路线以及眼法;而“静”是将动作慢化的表现,但不是无力的慢练,要显得柔和轻灵且不能停顿。 
  因此,在节奏呼应这一方面,要利用小组合,多次数,重反复的练习方法,武术动作之间的呼应有效地展示出来。 
  5.2 突出节奏之融合 
  节奏有了上述的呼应,接下来便是融合。因为所演练的武术动作要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套路,是完整的。中间若脱节,便不能很好将武术的“韵”体现出来。对于少儿训练时,要把“轻重强弱”的力量节奏,“续顿缓急”的时间节奏以及“开合起伏”的空间节奏,三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三者的训练,要在各个击破的同时又要相互转换与融合,才能体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和协调的稳定感。 
  处理好了节奏,不但能使演练套路具有艺术感,让观众身临其境的享受;更能使体能得到有效地锻炼,一连串的加速动作后再接舒缓动作,这样有利于对少儿体力的有效调节和恢复,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能。作为第四步的节奏,虽然是重中之重,但它与第一步的规格却密不可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规格高的动作才能将节奏的感觉有效地展现。 
  5.3 巧妙处理动作组合的节奏变化 
  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总是由几个“单个动作”连接组成一个“动作组合”,再由几个组合连接组成一“段”,几个“段”的连接加上“起势”、“收势”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套路武术。 
  由此可见,套路的动作节奏训练主要包括单个动作的节奏训练、组合动作的节奏训练、分段动作的节奏训练和整套动作的节奏训练。 
  整个武术套路的动作节奏包含着各个局部变化的节奏,其关系是单个动作的节奏构成动作组合的节奏,动作组合的节奏组成了整个套路的节奏,因此,少儿在武术训练中,要掌握整套的节奏必须把握住单个动作的节奏变化。这就必须要求他们在日常中多观看录像,多练习,多想多思考加上亲身体会,一定可以把握住节奏。 
  6 结语 
  本文所提到的从生理角度谈少儿武术套路的训练方法,它们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若把一个武术套路比作一座房子,那么,规格便是坚实的框架与地基,劲力就是砌房的砖块,节奏便是室内的设计,而少儿的生理特点这就是整个房子的内在所属。因此,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在进行一项美的展现工程。再者,少儿学好武术的关键因素是他们习武的积极性,这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认真地培养少儿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巧妙地、适当地运用少儿的竞争心理;并注意克服少儿在学练武术时的依赖心理,才能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促进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当然,武术对于少儿来说更多的是养成一种习惯,一种对武术动作练习的习惯,巩固规格,强化劲力,突出节奏,从而体现出武术动作的质感。并注重“由外导内”,启发他们对武术动作的思考和理解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进步和文化科技的发展,儿童武术教育将成为继承、发扬、传播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