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修练过程中的膝盖保护
2019-09-16 14:46 来源:全球功夫网作者:苗玉阵
50983
分享到

太极拳是一项传统运动项目,长期练习可以起到舒筋活络、 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然而,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对太 极拳有一些误解,认为打太极拳就会伤害膝盖。其实,膝盖受损原因是不科学、不规范的运动所致,并非打太极拳本身引起。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膝盖,促使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呢?笔者参与太极拳运动 30 多年,从事太极拳教学 20 多年。 从长期的太极拳运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练习太极拳和如何保护好膝盖的注意事项,下面我就这一问题做简单分析与探讨,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学习还不到位,错误之处诚望各位专家指正。

 

1.jpg

                                                          

膝盖也称膝关节,它包括膝前区、膝后区、膝内侧、膝外侧,它是大小腿之间的连接部位。膝的主要内部结构分为半月板及四条韧带。半月板为膝内部股骨下端和胫骨之间的连接处所垫的一块新月形的纤维软骨组织,作用是缓冲膝盖的弹跳震动与向前的冲击力,以避免两块骨头的直接磨擦。另外四条主要的韧带起着支撑作用。其中两条在膝的两侧称为内侧突韧带和外侧突韧带,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轴左右脱位,另外两条韧带分别分布在膝盖前后,称为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作用是防止膝盖前后移位变形。人体的下盘有三个重要关节:髋、膝、踝。髋关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胯。胯是人体的底盘,是用来承受身体重力和传递力量的关键部位,它即是灵活关节又是折叠关节。它在运动中起到旋转倒换重心的作用。膝关节是用来衔接大腿股骨与小腿胫骨,它只能前后折叠弯屈,而不能左右拧摆,或前压超过脚尖。

 

踝关节是旋转关节,它可小幅度折叠,它与脚紧密相连, 当身体直立或下蹲时,身体的自重向下与地面自然形成人力与 地力稳固的作用。所以在结构上,髋(胯)关节与其周围的肌肉筋腱是最大最强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只负责调节传递,而不能担负更大的重力。膝关节,能够顺畅的传递力量,就要相应的固定,不能左右拧摆或前压超过脚尖,如果膝关节位置左右偏移或膝盖前置形成跪膝,那么就会造成膝盖受力不均。久之, 就会使膝盖受损,就会感到疼痛。

 

由于膝盖参与各种运动比较多,尤其是太极拳对全身各部 位的身法要求更为细致,每招每式在旋转虚实开合的动态中, 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身法合一。太极拳的外三合其内涵就是强调 身法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一种自然吻合的一个状态。如果偏差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毛病:其一、胯的旋沉掖合不到位。向左 转不旋沉左胯、不掖合右胯,向右转不旋沉右胯不掖合左胯, 没有做到逢转必沉,掖裹腹股沟,没有像拧麻绳一样拧住劲。其二、缺少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在倒换重心时两个膝盖做睡 ∞字环绕运动,膝盖不定位,在倒换虚实时左右拧摆脚下太死或跪膝。其三、膝盖向外翻,敞裆,倒换重心时,胯不知松沉, 腰劲不塌,裆劲不合,对身法的松沉旋转与开合不理解,形成 腰死胯顶,不知身法的上下左右联动关系从而形成铁板腰或水 蛇腰。其四,在定式和运动中脚下八字脚,脚下不稳乱拧乱动, 陈家沟有:拧钻子拨根传艺不真之说。

 

我们了解了以上几种偏差的错误就要及时的纠正。因为每个人的锻炼目地和各人自身条件不同,应遵循循序渐进、微量递增的方法由浅入深加以体悟。逐步改正错误使自己在练拳当中有感觉、有验证、有对比,让自身能感悟到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符合太极拳运动规律的,让“重在找感觉”的理念真正的落在实处。

 

 

2.jpg

 

 

太极拳是自然拳。练拳时要符合人体自然的生理结构,不能违背其规律。陈鑫老前辈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讲到“骨节要 对,不对则无力”。也就是说,在运动中身法不论怎样变化,骨节要对铆。我们讲的势与形要顺,筋骨要顺,气血才能通畅, 其实质就是强调,身法上下、左右、前后对应、相合,骨节结 构对铆吻合。外与内,筋骨意念做到开而不散、沉合而不僵, 由外到内,由内到外,节节贯穿,顺势而发。如果骨架结构不 对铆或错位,身法就会歪斜不正,筋骨就会别扭。我们人体大 的骨架就是一横一竖,就像盖的房子一样有立柱有横梁。

 

人体骨架类似我们房梁与柱子的榫铆结构其互相吻合,腰脊是立柱, 胯是横梁。如果我们人体结合点不对铆,身体的整体支撑力就会歪斜而塌掉。陈堂师父过去经常讲“左右变迁压腿根”。“打拳就像坐在板凳上”。我们练拳如果把两个屁股蛋放在你的两个大腿中间,你的身法就不会偏,屁股就不会向一侧歪斜,胯就不会向一侧顶,腰就能塌下来,股骨就能落到髋臼里。

 

我在这几年的练拳过程中有幸认识了不少的老师,但最让我敬佩的是陈家沟的陈辉和北京的张殿成二位真正的明师,在他们的耐心指导和接地气的教学里,他们用很朴实的话来讲解示范每一个动作,使我对两胯旋转的运动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以丹田为核心的理论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旋转的关节要灵活,折叠的关节要固定”的道理。

 

我们人体有 206 块骨头,它都靠各关节的筋骨相连接来担负身体的支撑作用,因为太极拳是一种一动百随的联合体,它的运动核心就在于虚实转换。而虚实转换之核心在于裆胯的转换。胯是人体的中节,又是人下盘的根节。胯是人体承受重量的底盘,如果底盘坐不稳,中轴不转,就会形成铁板腰,上下 联合体就会受滞,上下的传递就会落在膝盖上。打拳整体的运动是通过根节来带动,而不是靠膝盖去运动,膝盖的固定是根节“胯”把身体带动起来。我们自己可以验证下身体上下联动的整体劲。如张殿成老师讲的上三步,胯向右侧松沉旋转,掖右侧腹股沟,重心在右腿,两手逆缠下捋,右小腿微前倾顺直,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膝盖不难受为准,膝关节微曲内扣,身体微向前合,固定膝盖,切不可随意左右拧摆。右胯微向后松沉掖 合腹股沟,力点向下向前,左虚腿很自然很轻灵的向左前方45度角上步,两手顺逆向前掤按对拉。上步时随着身体胸向的改变逐渐过度到左腿落地踏实。松沉左胯,旋转左侧腹股沟,掖合左胯,重心在左,左手顺缠下捋,右手逆缠前按,左小腿微 前倾顺直,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膝盖不难受为准,膝关节微曲内扣,身体微向前合,固定膝盖,切不可随意左右拧摆,微向后掖合左胯旋转,力点向前向下,右虚腿很自然轻灵的向右前方45度角上步,随着身体胸向改变右脚逐渐踏实,腰胯松沉倒换重心。

 

这里需说明的是,虚腿的胯与膝是随着实腿的掖胯旋转而自然松沉,合胯微扣膝,而不是刻意去掖合扣。

 

3.jpg

 

我们常听人说膝盖对脚尖,那么膝盖从外形看是一个半园 形的球状体,到底是那个部位对准脚尖,没有一个准确的定律,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张殿成老师给的答案很有道理,“膝盖外侧对准你的脚面上的中间线,你就会感觉脚踏在 地上是平的、是实的、是均匀受力的。”因为膝盖外侧边沿对准你的小腿胫骨中端前面粗隆微凸部位向下顺廷,刚好与脚掌中间这条中心线相对应,这就是一种自然吻合。只有吻合才能感知脚踏在地上是实的,是均匀受力的,才能把胯的松沉、膝盖 的固定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体会合裆旋转下沉,给裆劲增强一个合劲,才能使两腿产生搓麻绳的拧裹劲,使脚下产生的一种像钻头一样的螺旋的旋转劲,使脚下的大拇指小拇指形成一个顺逆的缠丝劲向下传递,使脚下给地面一个搓地的拧劲,它就会随着你的旋沉劲向下,同时地面反过来就会给你一个反弹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地面之力。如果你的膝盖不固定,小腿不顺直,左右拧摆或跪膝,脚下外八字身子就会前俯后仰, 两脚不平,不实,不稳,身法就不符合中正安舒这一原则。

 

我们自己可以验证一下,你的膝盖不定位,乱晃乱跑,你看你的身法是否能保持中正。假如你的膝盖向外摆,你就会感觉到脚掌内侧离地喝风,脚下吃不上力,身子就不会稳,同样膝盖向 里扣的过多,脚掌内侧吃力,外侧离地喝风,吃不上力,身子 同样也不会稳。因为脚下不平不实不能均匀受力,你的膝盖也 很不舒服,谈“劲点起于脚”都是说空话。我们要明白腰胯的起落旋转、虚实开合,与膝胯关节的联 带关系。起落在腰,旋转在胯。如果腰脊该领领不起来,该塌塌不下来,身体的上下松沉劲就出不来,胯的左右旋转、拧裹 掖合就无法完成。因为胯落不下来,腰就塌不下来,裆劲的开合就无法做到。虚实就更谈不上,骨节就会相顶。只有理顺起落旋转,虚实开合的关系,我们才能领会到旋转掖胯与固定膝 盖的真正内涵。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白脚下的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的,它是随着身体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千万不可犯教条主义, 认为在运动中固定膝盖,脚下就不能动,脚一动就犯“拧钻子” 的毛病。其实它要求的是不可妄动。我们在练拳当中脚下的一起一落、一扣一摆的起落旋转交替都是动态的,不可把脚下生根理解成死根。如果这样必伤及膝盖,特别是180 度及 360 度转身。我们在盘架中身法的微妙变化全在自身理解与把控,不可能用标尺去丈量你的角度,全凭自身身体察觉与体悟。

 

太极拳和别的运动不一样,我们每个习练者从外在的认知到内在的感知,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逐渐做到心知身知。陈 鑫老前辈讲“一层深一层,层层意不同”。我们要认真理解陈子明老前辈关于“接骨斗榫”的实质内涵。明白人体骨骼之间相互咬合完美对接,呈现一种外在与内在的自然吻合,如此才能使运动中的身体框架结构符合正常的生理位置和自然规律。

 

现在社会上很多老师在教拳当中只说结果而不说方法,使众多学 拳者练到一定程度就会迷盲、纠结,给自身造成伤害。如果我 们真正弄懂胯与膝关节的运动关系,我们就会把多年困扰膝盖 疼痛的问题很好的解决掉。

 

拳友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太极拳博大精深 奥妙无穷。做为一个太极拳的爱好者、修练者,绝对不能自负 清高,自以为是,要谦虚,要多学,多练、多看、多悟、多问, 多总结,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验证再转化到自己的身上,弄懂人体生理框架结构,遵循人体运动规律,把科学的力学原理 落到身上,学一个明白拳,把重在找感觉落到实处,把别人正确的经验,技术吸收接纳消化,你才是一个真正的悟道者,你才能做到练拳不伤膝盖。

 4.jpg

                             

少儿武术网1.png

网站二维码 1拷贝.jpg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