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玮 文 杨子健 廉笑尘 摄)正午时分,距杭州城区33公里外,余杭运河街道费庄村一家几百平方米的车间里,20多台织布机隆隆作响。
一位年轻姑娘在过道间慢慢踱步,时而弯腰翻看新织的布匹。你想得到吗,这里生产过卢浮宫热卖的领带,现已成收藏级别的产品,还跟迪奥、纪梵希、卡地亚等奢侈品牌合作,定制高端面料。
前天,我在费庄村见到了这位“神仙小姐姐”。她叫姚雨婷,29岁,年轻美貌,有点像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接管家族织布企业的周滢。现实中,她是杭州费庄华发织造厂总经理,是第四代杭缎织造技艺非遗传承人,毕业于警校,还是名国家二级运动员。
从小在丝堆里长大,却很爱武术
姚雨婷家的织造厂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而与杭缎织造的渊源则要追溯到清朝年间的太爷爷辈,如今已逾百年。
“小时候睡午觉醒来,永远是在丝堆或者布堆里,边上都是织布机,隆隆作响,爸妈忙于干活,根本听不到我叫他们。”这是姚雨婷印象最深的童年场景。
生长在杭缎之家,本该做一名柔软的女子,但姚雨婷的成长节奏却全被自己带偏了。
小时候除了喜欢对家里各种各样的机器动动手,姚雨婷特别爱看武打片,羡慕电视里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
“小学三年级,我被电视里文武学校的广告给吸住了,然后自己打电话咨询报名。那个时候才10岁,我爸说,你是不是有毛病……”
就这样,小学阶段的姚雨婷去了余杭中泰文武学校学习传统武术。到了中学,又在台州国际文武学校(寄宿制)上学,练“武术+散打”,姚雨婷在整个初高中阶段愣把自己整成了女汉子。她还学会了台州话。
高三,她参加了一个浙江省级散打比赛,拿到一个第5名,后来成了国家二级运动员。
高中毕业,姚雨婷觉得警校制服很酷,考警校也挺适合自己,就考进了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这下,又学会了擒拿格斗……
生意风险起落,杭缎的种子在心里发芽
爸爸说不要回来
但“老底子”总得有传承
大学毕业后,姚雨婷在警校留校工作了两年,又在余杭区看守所工作三年,她始终没有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同时,姚方华又对她提了要求:你最好找个安稳工作,考个公务员,就是不要回来。
为什么不要回来?
“工厂太辛苦。做杭缎工艺相当麻烦,工作环境也苦,收益不稳当。做生意总是提心吊胆的呀。”姚方华说。
2016年,姚雨婷辞掉了看守所的工作,还是回来了。她来得恰逢其时,这一年,蚕丝价30万/吨,全年平稳。杭州G20峰会后的2017年,蚕丝价一路涨到50万左右/吨,丝绸厂家在年前囤好蚕丝的,没有一家不赚。
但这像投资,带有不确定性。她真正回来是因为自己有些想法:“现在大家对杭缎丝绸的理解都只停留在认为它是服装、家纺面料这个层面上。其实你还可以以杭缎为载体,做其他的延伸啊,比如一些设计师的作品能不能用杭缎去呈现呢,让它更时尚更加年轻化呢?”
从女汉子到软“织女”,姚雨婷穿上了柔软气质的杭缎。她说,“老底子的技艺,总得有人传承啊。”
就在姚雨婷沉醉“武道”时,整个余杭亭趾镇(旧称,现被合并归入运河街道)做丝绸的厂家已有100多家。姚家的杭缎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一部分出口,一部分拿到环北丝绸城出售。
“记忆里我放假在家时,会跟着爸爸不停地出差,和进货商谈生意,很辛苦。我跟着坐一整天的车到温州,睡得天昏地暗。”姚雨婷说,那时候只要把布织出来,拿两包布匹去环北丝绸城,基本上跑两三个摊位就卖掉了。
2007年,姚家接到了一笔卢浮宫的订单。卢浮宫给出了世界级绘画大师著作的高清扫描版,对材质和印染的要求非常高。最终他们制成几万条领带,单条售价200欧元,如今已成为收藏级别的产品。往后几年,如纪梵希、迪奥、卡地亚等奢侈品牌也陆续找到姚家合作,要求订制服装面料、奢侈品包装袋等。
但生意总有风险起落。
大环境低迷、行业不景气,碰到挑事的进货商也是有的。“签订单前看过大样没问题的,但一大批做好了,他资金一时给不出来,就说你这个细节不好,那个做工不到位。我们很愁。”父亲姚方华说,有时候还会碰到价格战,进货的也不认真比你的东西,哪个价格低,就找哪家的,像他们那时还没有品牌的,东西做得再好,也抵不过人家便宜。还有,年轻工人也不好找,嫌太苦。
“做杭缎生意,十几二十年了,一般都是马马虎虎。效益好一点就开心,效益差是要亏的。”姚方华说,如今费庄村曾经差不多同时做丝绸的企业,不少已经转做沙发、围巾、窗帘,“我们的品种多一点,像杭缎、万寿缎、留香绉都在做,相对也好卖点。”
出生于杭缎世家,家庭基因自然是脱不开的。大学时,姚雨婷每逢寒暑假就回来给自家厂里做暑期工,学习翻丝机、絣丝机、织布机、加捻机等各种机器的操作。
杭缎织造的这颗种子,在她心里慢慢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