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痴张子豪:在公园义务教太极
2018-05-30 03:48 来源:广州日报
33401
分享到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领域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个拳种。在广州,习武之人不在少数,这其中就有一位花甲老人,他原本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私营企业家,却因为习武的缘故迷上了太极,到后来更肩负起了传承太极文化的一份责任,不仅向广州市民义务教授太极拳技艺,更曾受邀赴国外指导太极爱好者学习,并逐渐成为业界公认的优秀武术家之一。他就是广州市武协赵堡太极拳会会长,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子豪。

习武几十年,让张子豪练就了一副好身板,说起话来掷地有声,十足的武术家气质。尽管多年来他带领弟子获得了不少武术荣誉,但他却始终很低调,不愿意过多回顾自己的这些“威水史”。随着年岁渐长,除了外出义务教学以外,张师傅越发成为“宅男”,他把更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家人。但在他心里,却从没放下过太极拳,自嘲“不追潮流,不玩网络”的他,还是习惯把自己的心得和感悟用毛笔写下来,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记录自己对武术的那份热爱。

迷恋太极的武痴

张子豪出生于1956年,虽然父母都是湖北人,但他却是在广州出生的地道“老广”。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家庭环境影响,张子豪没能上学读书,这也在冥冥中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年轻气盛的他刚步入社会时,总是不停地受气受欺负,这让他坚定了要学武的决心。“当时只是很单纯不想被欺负,学武让自己变强了可以防身。”

于是张子豪开始接触广东本地的咏春拳和蔡李佛拳,越学越入迷,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魅力为这个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门。

后来出于生计,张子豪做起了五金批发生意,虽然目不识丁,但头脑灵活的他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而彼时练武这件事在他心中已经占据了很重的位置,工作之余他都要去公园里与人切磋技艺,慢慢地他接触到了太极,也遇到了自己武术生涯中的贵人——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代名师刘瑞。他决定追随刘瑞练太极。

张子豪坦言,在那个年代经济不是很发达,但为了协助刘师傅在广州传播太极文化,他常常四处奔走,出钱又出力,“我当时对武术已经非常痴迷,武术以外的事情我都不那么在乎了”。

慢慢地,张子豪这个“武痴”把重心放在了练武上,生意交给家人打理,他则潜心修学,在追随刘师傅的那8年里,他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武术方向。“我师傅讲过,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有德者得之,无德者失之,粗人得之粗,细人得之细,文人得之精’。拳打万遍神理自显,这在当时让我受益匪浅。”

向路人请教的“老师”

出师以后,张子豪依然坚持到公园里与人“比武论道”,以“太极武术家”姿态出现的他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找到了他,想跟这位“气质非凡”的大叔过过招,结果纷纷败下阵来。也因为这样,这些人不少都在后来成了张子豪的“开山弟子”。

师傅刘瑞曾将师爷的武学理念写成手稿传给张子豪,但对于没上过学的张子豪来说,首先他要过识字这一关。好学的他常常带着师傅留下的手稿跑去人民公园里,挨个向路人请教,他也慢慢地,从开始连自己名字都写不端正,到如今博采众长,可以写得一手刚劲有力的毛笔字,个中的艰辛和酸楚只有他知道。但也正是这样勤奋好学的品性,让张子豪的弟子们都耳濡目染。

义务传承只为“理”

广州市武协赵堡太极拳会创建于2000年,由张子豪担任会长至今,他坦言,当时创立协会有一方面原因是希望转变大家对太极的偏见。“当时社会上很多人对赵堡太极拳的理解有偏差,甚至有人觉得打太极就是软绵绵的。这是不利于太极文化传播的,所以必须有人站出来正名。”

而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赵堡太极拳,他和弟子们每个月都会安排几天去人民公园里义务教学,向公众展示太极拳的魅力。自始至终,他们的这种“科普教学”都是免费的,“打太极外表上看是很平淡的,没有半点花哨,但不代表没有力道”。

如今张子豪已年过花甲,他把更多时间留给了家人和自己年过九旬的老母亲。“我当年为了学武,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如今也已经退休了,是时候回归家庭,尽一个做儿子的孝道。”如今他很享受这种“大隐隐于市”的清闲。除了必要的武术活动以外,他都会在家当一个“宅男”,泼墨挥毫,书写他对于武术、对于太极的新感悟,“练武其实就是一件非常淳朴的事,不应掺杂多余的东西”。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09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