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航:让武术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结果
2025-09-19 14:37
1383
分享到

一、武术传承者的“初心原点”

吴启航的武术生涯始于少年时的石景山体校拜师学艺。他师从京城武术名家陈欢老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刀枪剑棍的套路里浸透着十年汗水,曾在市、区级获奖无数。


但真正让他驻足讲台的,是一次回馆探望时的触动:看到孩子们对着旧拳谱模仿招式,眼神里的迷茫像极了当年初学的自己。“武术不是招式的复刻,是精气神的传递。”他放弃了职业赛场的机会,走进了北京市潭柘寺学校,想让更多孩子触摸到武术最本真的温度。


1.png 


二、用“温度”破解“武术难学”的密码

在北京市潭柘寺学校,面对所有学生武术经验几乎为零的孩子们,吴启航耐心传授,把马步变成“小树苗扎根”的游戏,让孩子们踩着粉笔画的圆圈比谁“站得稳、长得高”;对协调性弱的学生,他用跳绳练步伐,用沙包练反应,把枯燥的基本功拆成一个个趣味挑战。


董梦琪刚入队时总怕压腿疼,他不硬压,而是每天陪她做“墙壁俯卧撑”练臂力,三个月后,小姑娘竟主动说:“吴老师,今天试试压腿吧?”他常说:“每个孩子的筋骨里都藏着节奏,找对了,武术就不难了。”


2.png 


三、让武术“活”在孩子的课堂里

曾经躲在队伍最后的男生何雨衡小朋友,总以“太累”为由偷懒,直到吴启航在体育课上加入“武术闯关”:把跑步变成“轻功练习”,把跳远变成“旱地拔葱”。如今的何雨衡不仅能完成整套四路查拳,连体育总成绩都从原来的良好冲到了优秀。


另一位女生李萍曾因内向不爱说话,却在武术操展示中,喊出了自己都惊讶的响亮口号。


孩子们的变化藏在细节里:弯腰捡笔的动作更稳了,回答问题时抬头的次数更多了,连课间打闹都少了,多了几分“点到即止”的谦和。


3.png 

 

四、武术的“另一种模样”

吴启航常带着学生走进家庭,让孩子们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武术操,孩子们比划着慢动作,听自己的爷爷奶奶讲老北京的武术故事;他还组织“武术+非遗”活动,让孩子们在练习剑术时,结合伞与舞蹈,感受“刚柔并济”的东方美学。几年前北京发生罕见大雨,房屋被毁,许多人无家可归,吴启航组织学生们进行致敬抗洪英雄文艺演出,孩子们用武术表演温暖了所有人。


董梦琪说:“吴老师说,武术不光能保护自己,还能温暖别人。”


4.png 


五、武术是“传”,更是“承”

“教拳先教礼,习武先习德。”吴启航的教案首页写着这句话。在他看来,教会孩子一套拳不难,难的是让他们懂得:出拳要有力,收拳要有度;跌倒了能站起,赢了也会低头。这或许就是武术最珍贵的传承——招式会老去,而那些刻进骨子里的坚韧与谦和,永远年轻。


5.png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招贤纳士广告服务商务洽谈少儿公益

中国少儿武术网 Copyright © 2003 - 2024 北京日月天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58075319 京ICP备13052380号-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一区17号 邮编:100078

关注少儿武术公众号